2011年10月31日

從花草見上帝的恐怖陷阱---評 屬靈操練禮讚(下)

這麼容易的判斷,為什麼基督徒不去注意,我想,答案是『我們太想透過神蹟得醫治,這牽涉到『神醫治病』,是另一個話題,(看樣子明天又得連載『病得醫治』相關文章了)。

我們先回來看新世紀如何滲透基督教於無形:

在这一点上卫德劝告我们:"……真正的基督教想象力,永不会让耶稣基督在我们眼前消失……你打开新约圣经……藉着你的想象力,在那一刻你便立即成为基督的一位门徒,俯伏在他的脚前。

這可是白紙黑字,毫不掩飾說『藉著你的想像力』,但這還不夠明顯…

卫德宣言说:"用圣洁的油膏抹你的想象力,你再次打开你的新约。有时你是税吏,有时你是浪子……有时你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有时你又是廊上的彼得……直到你的全部新约,都成为你自我的描述

看到重點了嗎?最後一句,讓新約都成為你『自我的描述』,明的,暗的..不斷把焦點放在『我』那就是魔鬼的記號了(就好像「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一樣,很多事,你要去認記號才不會被混亂)


當然,有可能是翻譯問題,有可能我誤會他的『本意』,那我們再看一段…

然后,在你的想象中,细心观察群众离开,而耶稣往山上去。只有你单独留下。你坐在一块岩石上俯瞰湖水,重新经历那天的事迹。你变得宁静,不久以后,耶稣回来,坐在你附近的一块岩石上。有一段时间,你们两人都默不作声,也许远眺湖水,静静欣赏同在一起的乐趣。不久以后,主转身向着你,发出这个问题:"我可以为你做什么?"然后,你告诉他你心中所想--你的需要,你的恐惧,你的希望。假如哭泣或其他情感涌现,不要阻拦它们。
当你完结以后,你安静片刻。然后你转身面对主,问他说:"我能为你做什么?"然后你静静地以祷告的心态聆听。

你還是覺得我誤會他?還是現在你可以跟上他的腳步了?

新世紀解經,我們用五餅二魚,大家就懂了…

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耶稣给五千人吃饱。开始时,你可以想象你自己是那位把他的午餐,或者他父母的午餐献给耶稣的男童:不管如何,把你自己置身于实际的境地。依循罗约拉的忠告,当你慢慢地读这段经文时,试行运用你所有的感官。试行观看这故事--青草、小山、群众的面孔。试行聆听这故事--潺潺的水声、孩子的喧声、主耶稣的声音。试行触摸这故事--你衣裳的纤维,地土的坚硬,你手上的粗茧。最后,试行用你的情感去感受--对奉献你的午餐犹豫不决,对食物倍增的神迹感到震惊,对上帝丰盛的预备满心欢喜。

像這樣的描述充斥書中,但是這本書之所以沒有被嚴厲批判完全歸功於作者的『小心謹慎』,整本書我給四字評語就是『不著痕跡』,作者非常謹慎不要太進入新世紀,因為書中,他自己也跟心靈活動劃界線,所以他決不是有意的,看得出來,他有很用力在『小心』,但是他犯的錯還是非常明顯…

假定我们要默想耶稣那令人惊愕的宣言:"我留下平安给你们"(约 14:27)。我们的任务主要不是要研究这经文本身所介入的实际情况。我们沉思这个真理,就是他如今把他的平安充满我们。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以及我们的灵性都醒觉,注意他涌进我们里面的平安。我们感受到一切恐惧的情绪都安定下来,都给"刚强、仁爱、谨守"(提后 1:7)所胜过。我们不是详细分析那平安,而是进入那平安。我们给耶稣的平安所包围,所吸纳,所收聚。这类经验令人兴奋之处是,完全忘记了自我。我们不再担心我们怎能使我们自己更平安,因为我们专心注意在我们心内传授平安那件事。我们不再辛辛苦苦地想出办法表现得平静,因为平安的行动从我们内在自自然然地涌流出来。

我自己認為華人會接納這本書另一個原因是這些論述跟我們的文化太接近了,太熟悉了,『冥想』本來就是東方神秘宗教的拿手好戲。

但是光想一想當然不會滿足,所以,幾乎所有的冥想都會出現『肢體語言』,本書也不例外…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帮助你"集中思想",简称为"掌心向下,掌心向上"。开始时手掌向下,象征你愿意把你所关怀的一切交付上帝。在心中你祷告说:"主啊,我将我对约翰的怒气交给你。我放下今天早上要去见牙医的恐惧。我也放下这个月不够钱付账的担心。我还把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人今晚替我看孩子的烦恼交在你手中。"无论你心中有什么负担和关怀,只说:"掌心向下",把它放下。你甚至可能在你手中感受到某种释放的感觉。经过几次交付的动作以后,把你的手心向上,象征你渴望从主那里领受。也许你会默默地祷告:"主啊,我想从你那里领受你属神的爱去爱约翰,你的平安去见牙医,你的忍耐,你的喜乐。"无论你需要什么,你说:"掌心向上"。已经这样集中下来,便把余下的片刻消磨在完全的静默中。不要祈求什么。让主与你的灵相交,让主爱你。如果有一些印象或者指示来到,那很好;即或不然,仍旧很好。

有點熟悉嗎?有些教會的禱告會不就是這麼教的?只是有些更聰明的把手勢除掉,但是根本就是一樣的。某些內在醫治就是走上這條路才引起爭議。大家務必拒絕這種新世紀思想。

再寫下去,我懷疑自己變成在『推薦』這本書了,不過,為了讓大家對新世紀有更明確地感受,我們來看最後一段…

第三种冥想的祷告是默想宇宙万物。请注意,这不是幼稚的泛神论,而是一种庄严的独一神论,意即宇宙万物的创造主,藉着他所创造的世界,向我们显示他的荣耀。诸天确实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确实传扬他的手段(诗 19:1)。恩德晓劝告说:"……用第一种默想形式开始,古代神秘主义者有时称它为'在他的受造物中发现上帝。'"(注26)   所以,请注意受造秩序。注视树木,真正的注视它们。拿一朵花,让它的美丽和均整沉浸在你的思想和心中。聆听雀鸟的啁噍--它们是上帝的使者。审视在地上爬行的小动物。这些当然都是微不足道的行动,不过,如果我们安静聆听,上帝有时会藉这些简单的方法,深切地临近。

如果在开始的时候,你的默想对你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不要灰心。你是在学习一种艺术,而你对这种艺术并未受过训练。

這就是典型『新世紀基督教』,引用經文讓你卸除防備,然後灌輸新世紀思想,你會覺得開始的描述很美,卻不自覺咬了『想像的美好』這個餌。

請注意,真正的基督徒也會『藉著所造之物』去感受上帝的奇妙,但是這跟

拿一朵花,让它的美丽和均整沉浸在你的思想和心中

是完全不同的,更不必說真正的重點在後面,就是『你要練習這個方法,這是一門藝術..』不!基督徒朋友們,這從來就不是聖經真正的意思,作者到後來就輕巧的要大家跟身體說再見,然後對著自己的軀殼說『別擔心,我很快就回來』這類的廣告詞…

基督信仰本來超簡單,現在複雜了。魔鬼一直要混亂神的道。東方文化正好習慣複雜,不喜歡簡單。
但是,我們搞錯一點,福音之所以單純,是因為複雜的部分,上帝把它解決了,祂只留給我們簡單的部分。(不過,老實說,光是簡單的部分,我已經吃不消了,例如『彼此相愛』『饒恕』…)

作者有深厚的信仰背景,所以這本書整體的『靈修走向』才會被肯定,作者自己也提醒大家不要犯某些錯,所以被認同,只是,很不幸,他所教導的,自己在書中就直接犯錯了。

我常在想,如果這本書沒那麼暢銷,會不會作者早已修正他自己?以我自己來說,別說三十年,十年前的信仰態度跟現在就有很大的差異,這根生活歷練很有關,但是,當你出了一本暢銷書,本來是你幫大家背書,但是到後來是全球廣大讀者群為你背書,因為『如果我錯了,早就被罵到臭頭了啊…』但是,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是你自己先誤導大家的,這就像一個八卦造謠者,把話題炒熱以後,自己就說『本來我以為是假的,隨便說說,沒想到,居然是真的,大家都在傳,我真是料事如神啊..』這樣有沒有厲害?

然而,這個世界終究是以成敗論英雄,病醫好了,你就是對的,就算你禱告唸的是『金剛經』,只要結束是『奉耶穌的名』,業績都是耶穌的,這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維。

勇於拒絕一本暢銷書中不合聖經的部分,或許就是我們信仰突破的開始。

請記得,你根本不必想像耶穌的樣子,祂,也不會是你想像的樣子。

這本書不必看了,還是回去看約翰福音跟約翰一書至三書吧,不要因為約翰沒有發表iphone 5,你就失望。

耶穌基督並祂十字架,已經足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