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缺席的時光---改變帶來醫治(三十六)p.334-356

「人是怎麼長大的?」
「長大就長大,誰管它怎麼長大?」
其實這是個關鍵問題,不讀說明書,不看設計圖,
很難好好地「維修保養」啊!

上帝沒有讓人一夜之間長大實在是極具巧心的設計。

從你我呱呱落地開始,我們就得學會,不是只要哭就有得吃,也不是從小讓你吃到飽,大人在訓練我們定時定量,我們漸漸發現界限是好的,凡事照我們的意思會出事,因為我們是嬰兒,漸漸地;隨著我們長大,我們擁有的主權跟認知愈來愈多,幼稚園大概就略懂「談戀愛」這種事,會起哄說「誰愛誰」,因為那個階段在發展二性認知,知道自己的性別也知道自己將來要嫁娶的性別(很多人就是這個階段混亂,後來成為同性戀,並且以為是天生),國小階段我們就發展各種能力爭取父母跟老師以及同儕的信任,到了青少年就等於「政變獨立戰爭」,我們自己以為是大人,所以要跟所有人平起平坐,我們用身體發育的特徵爭取更深入的二性關係(戀愛),如果這些複雜的過程,身邊的人(尤其父母)扮演「輔導者」,他們用他們大人世界的能力來扶持引導我們,允許我們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可愛的,我們也不會討厭權威,對抗權威,自己也不會渴望成為權威,急於證明自己,同時;我們跟自己的關係也是和諧的。

反之;如果大人不但沒有安撫還一直說「怎麼那麼矮,怎麼那麼笨…」這類的話,就會加深我們的焦慮,我們就會對成人世界的能力產生反感憤怒,漸漸地;我們就產生反社會的心理反應,用「唱反調」表達不滿。

人生任何一個階段任務沒有完成,我們的外表固然還是會繼續長大,但是內心就有可能卡住。
作者很敏銳地用青少年來談我們跟上帝的關係,耶穌示範了一個真正的成人,他凡事用愛為基礎,所以很有彈性,會成全律法,宗教高層(法利賽人)則是嚴厲的父母,他們嚴守死板規條,不能忍受彈性,因為他們內在缺乏尺度,他們凡事都照規矩來,如果找不到規矩就趕快再去研發一條法律,這樣才有安全感。

他們在一個嚴謹的「宗教環境」長大,很多過程都被壓抑了,同樣的情況也有不少發生在清教徒歷史中,上一代的敬虔是環境激發出來的,下一代的敬虔卻是學來的跟教出來的,所以很快就走入歷史。

所以我們再也不能說「管它怎麼長大的…」,我們必須檢視過去,了解我們有沒有「缺席的時光」,把這些「過往」在上帝的恩典中修復,跟過去對話,用現在的自己去扶持過去的自己,用成人眼光去諒解當時的遺憾,那麼,就能往前走了。

明日進度
沒有長大的症狀p.357-368

討論與默想
1. 我自己成長過程有沒有某些「缺席的時光」?
2. 我的二性關係發展過程是完整的或是有不足的?
3. 我是有彈性的人還是死守規條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