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為什麼「靈修」還是長不大?

「靈修」大概是基督徒最玄的一件事。明明聖經就沒有明文規定「靈修」這回事兒,偏偏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要讀經禱告靈修」這檔子事兒,所以就妙了。


嚴格來說,現有的靈修觀念是教會歷史的產物,所以當然也會引來反省質疑的聲音,只不過,當西方宣教士把福音帶進來的時候也把當時的主流---「宗派」跟「靈修」一併引進,所以我們不疑有他就照單全收了,目前二者都有嚴重後遺症。

宗派不是錯,但是因為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產物,不是聖經真理,所以久了難免出差錯,現有宗派最大的問題就是承襲天主教的神職人員階級觀以及眾多儀式,所以宗派出身的信徒明知信徒皆祭司,卻沒有真正落實,反而被很多活動跟儀式捆綁,全球宗派教會已經欲振乏力,有點回天乏術的感覺。

至於「靈修」也無可避免走入神秘主義,跟當代新世紀還有通靈關係曖昧。

要談「靈修」,最佳榜樣當然是耶穌,四福音中記載耶穌禁食禱告,通宵禱告,並且用聖經的話抵擋魔鬼的試探,你也發現耶穌非常準確的引用舊約,可見聖經基礎扎實無比(你可不能說他是神兒子,聖經不必讀也會,這是錯誤的神學,祂取了人的形象就跟你我一樣,聖經是讀出來的,不是天賦異稟)。

耶穌之所以得勝,是因為祂把神的話藏在心裡,所以一直過得勝的生活。

祂成全了律法,實踐了律法,不但沒有犯律法中的一條,還把所有律法的「經義」貫徹出來,所以不受律法限制,不被安息日捆綁,這跟武林高手不被「招式」捆綁式一樣的道理,招式秘笈是幫助人武藝精進的,不是規定你照本宣科的,不會活用,死路一條,靈修也是。

你把禱告讀經跟禁食還有敬拜「儀式化」,就是死路一條。

耶穌反對「公開禁食,臉如殭屍」當然不是反對禁食,而是反對「利用禁食,沽名釣譽」,祂主張禁食請進入內室,祂自己也是這樣做,還因為太低調,引起施洗約翰的門徒質疑祂「禁食不力」,祂不認為禁食要變成讓人有壓力的宗教活動, 。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應用在今天,耶穌不可能反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每日靈修」材料,但是祂肯定反對「用靈修製造人的罪惡感」。

鼓勵每日靈修跟「不靈修有罪惡感」徹徹底底是二碼子事,而且背道而馳。

不管你用什麼方式靈修,目的就是「活出來」,要是活不出來,只會滿口仁義道德,那就如同耶穌形容法利賽人「粉飾的墳墓」。

所以,依照耶穌的標準,如果有人告訴你他一天花多久親近神,我們千萬不要「哇」的一聲,不然就不小心「醜一」了。

如果有人聖經倒背如流,滾瓜爛熟,然後說他聖經讀過幾遍,我們也不要瞳孔放大,不然就「醜二」了。

當有人說他禁食幾天,神怎樣向他顯現,我們也不必流口水,不然就「醜三」了。

至於敬拜中看到天使,滿地鑽石,那也是他家的事,除非他可以吩咐天使也來你家long stay,不然與我們何干?心生嫉妒那又是「醜四」了。

所以別人與神之間的經歷,我們不必理會也不必批判(除非到了違反真理的程度,那我們當然不能保持沈默,不然就是得罪神)。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靈修?其實,聖經真的沒有規定,但以理是一天三次面向耶路撒冷,那是因為國破家亡,你照著做,小心人家以為你回教徒喔。他禁食七十天是愛國加上敬虔的自然表現,不是想要修煉出任何超能力。

彼得上房頂禱告顯然也不是福至心靈的突發舉動而是每天會親近神,結果有了一個關鍵的異象。

所有的使徒,沒有一個留下「靈修模式」,因為生命是活的,怎能用「量化活動」去澆灌?

簡單來說,靈修是讓屬靈生命漸漸長大,所以沒有特效藥或是捷徑。

請問,吃得多一定長得大嗎?當然不一定,如果不運動會過胖,所以啦,耶穌說,只會聽道不會行道的人,就像房子蓋在沙土上,花了大把時間還是白搭,很多基督徒穩定參加聚會,卻是行禮如儀,信仰死板,根本用不出來,這跟武林祕笈一字不差地背誦,功夫還是很差是一樣的道理。

學了就是要用,不能「學以致用」就是白學,基督徒招式不論多少,不能進入人群,只是關門切磋,就算是擂台盟主,還是不堪一擊。

像我們作牧師的,如果只會在教會作威作福,出了教會跟非基督徒沒有話題,如同穴道被點,遇見政要權貴更不知所措,舉手投足都充分展現出「沒見過世面」,那還得了?

我們每天活在這個世界,眼目情慾一大堆,辣妹帥哥滿天飛,女生的「事業線」跟蜘蛛網一樣,到處都是,打開電視都是促銷打折,街上名牌精品,跑車酷裝再再令人目眩神迷,你不對抗它,只會每天花十分鐘讀經禱告,這樣有意義嗎?

這就好像一個小孩雖然三餐正常,但是零食不離口,宵夜不控制,可樂果汁大口喝,請問這樣會健康?

就算他飲食正常功課好,但是沈溺電玩,照樣「整組壞去」。

理想情況當然是三餐多吃青菜水果以外,盡量別吃零食,不喝含糖飲料,固定運動加上要有正當休閒娛樂,培養自己的興趣,這才是「好好長大」。

同樣地,基督徒最好每天靈修,讀經默想,讓我們心思意念被神掌管,思想神的話跟我所生活的世界如何呼應,那些神不喜悅,哪些是我該花時間去做的,要奮力抵擋罪惡到流血,但是不是用二分法去看善惡黑白。

休閒的時候,如果喜歡看政論節目跟投資理財,恐怕也是前功盡棄,前者都在挑動情緒,後者是在搞亂你的心,因為財寶在哪裡,心也在那裏。

世界的知識我們當然可以涉獵,但是分寸要拿捏。

多讀屬靈書籍還是有幫助的,多跟好友討論我們跟世界的關係要多過吃喝快樂。

靈修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宗教儀式」。

學一招就用一招,不要怕丟臉,用你讀的想的去對照生活,雖然尚未融會貫通,但是「照你領受的去做」,早晚會領略真理而「出師」。

看不清自己的性格跟生活模式,把信仰跟生活「人車分道」,不管多努力靈修,最後還是「出山」(台語「出殯」的意思)。

不要只問「如何靈修」也要問自己「不靈修時在幹嘛」,這才是關鍵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