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龍不生龍,鳳不生鳳,老鼠兒子又不打洞---我的特質哪兒來的


最近跟知名律師的父母聊天,父親感慨地說:「我那個律師兒子,很不喜歡講話,從小就這樣,奇怪;長大還能當律師……

這還不奇怪,很多父母活潑外向,生出來的小孩卻害羞內向,父母音樂天分極高,小孩卻是五音不全,父母藝術領悟力一流,孩子卻不善此道,難怪有人對此戲稱「物極必反」,某些特質全給父母發揮極致,生命自然另找出路。

只要多養幾個小孩就會知道,「天份」這件事不是唬人的,我可以培養人才,卻培養不出天才。

你大可把跑車當藝術品收藏,終其一生卻不知道開著它兜風的滋味。

這個社會很多有成就的人依然不滿足,因為他只是昂貴的展示品,卻從來沒有在跑道上奔馳過。

在父母殷切期待下,我們走上了「龍飛鳳舞」的功名坦途,卻可能失落了上天給予的真面目。

真正的我,該是什麼樣子?

這是很多人常問自己的問題。

我們活在一個很幸福的時代,不像上一代,很多才華不是毀在戰爭裏就是毀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裏,三餐不繼,何來才華可言?

只不過這種幸福,有時候也是困擾,因為有了舞台,就算台下猛力鼓掌帶來了肯定;可能也只是暫時,我們總會懷疑自己的表演是不是真的是最拿手的。

這種懷疑是必要的追尋,還是一種無聊的不知足?

如果;你想找到真正的快樂,這個問題就非問不可,不能嫌麻煩。只有內在的生命得以發揮,人活著才會滿足。

之所以困擾我們,還是跟我們的教育有關。

正因為父母活在一個「身不由己」的時代,所以有時候,確實把一些他們對人生的期待投射在我們身上,為了報答養育之恩,我們也可能不自覺照著他們的劇本把自己當成標本。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絕對是天下父母的心聲,就算父母不是龍也不是鳳還是希望孩子有成就。
但是;何謂「成就」?通常是別人的眼光跟評語決定的。

假如我們的父母非龍非鳳,我們壓力或許小一點,萬一父母飛龍在天,鳳凰棲枝,孩子對於自己是誰,就增添了一層朦朧。

親子之間很矛盾,孩子把父母當榜樣,也把父母當超越的對象,當父母讚許孩子的超越,孩子就帶著祝福振翅高飛,當父母對孩子失望,孩子就折翅掉落,鬱鬱寡歡。

可惜的是;太多父母用自己的框框限制了孩子,父母有錢有勢就希望孩子優秀過人,也有父母缺乏自信,也對孩子不要招搖耳提面命。更直接的影響就是「我是誰」往往是父母定義的,飛舞的父母會把沈默的孩子看成一條蟲,安靜的父母也可能說活潑的女兒是「花蝴蝶」。

就這樣;我們的「自我形象」通常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但聖經怎麼說,聖經說「使我們與人不同的是誰呢?」言下之意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們不否認遺傳,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看透遺傳,我們只看到父母,卻看不到更上幾層的基因。

上帝造這個世界是豐富的,是有層次的,絕不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麼簡單,先天有其影響,後天有其力量,當事人自己的反應也顯露在其中,所以「性格」很難用科學去研究。

想知道自己走的是不是「該走的路」,務必花時間自我尋求,除了跳脫父母的框框,自己的經驗,他們的眼光,重點是;「如何透過造物主認識自己」。

不同年齡加上不同經歷,也可以幫助我們重塑自己,改變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有先天特質可以發揮是為了幫助我們有自信,有方向,不是一種「註定」,有智慧的人一定願意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長大了,可以用金錢地位向父母交代,用衣錦還鄉向祖宗交代,用衣暖食足向配偶交代,但是;生命的盡頭拿什麼跟上帝交代,才是更嚴肅的問題啊。

真正作了自己,身邊的人才有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