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

孩子被你寵壞了嗎?6個行為出現就是溺愛了

「寵小孩」已經變成這個時代的熱門議題了,孫安佐的新聞更是讓大家再思小孩的教育問題。一位專門從事寄宿家庭服務的基督徒最近分享,許多美國人家庭已經向他表達拒收華人小孩。

為什麼?因為這些孩子每天足不出戶,見人不打招呼,跟早期的留學生不可同日而語。有許多孩子都在房間上網,跟亞洲朋友聊天打遊戲,早上起不來,不然就是在學校趴著睡覺,完全無法管教。「寵小孩」似乎成了亞洲父母的註冊商標。

6個行為出現就是溺愛了
其實理智上,大家都知道不要寵小孩,然而實際上,大家未必知道如何不寵小孩。有人以為對小孩兇以及嚴厲,就是不寵小孩,其實完全錯誤。所謂寵小孩,未必是某種方式,更多是一種心態。

養小孩的目的,無非是要讓他們長大成熟,對社會有貢獻。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父母有很多複雜的功課要學習,並且時間長達18年,在此之前小孩都稱為「未成年」。
我們要管束孩子們看的節目,說話的方式,生活作息,還要建立道德品格,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長大成熟」。基本上,不讓孩子長大,只讓他們當小孩,就是一種廣義的「寵小孩」

所以,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教育,最重要的是不能讓他們出現下列行為:

1.想發脾氣就發脾氣,不管場合、時機、對象。
2.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不知足,不感恩。
3.索求無度,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4.自我中心,不分享,不幫忙。
5.對他人情緒勒索,跟父母交換條件(例如要孩子睡覺,就要答應某些條件)。
6.不必自己負責任,孩子一出事,父母就出面。

簡單說,就是孩子開始操控父母。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父母就要認知自己溺愛孩子了。
上述的情況是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寵愛,但是回到廣義的寵愛,沒有讓孩子真正長大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與父母還是有害的。或許孩子沒有出現上述離譜的行為,但並不代表他就真正長大了。很多人的青春叛逆或是童年遺憾,是在中年與更年期,甚至更晚才出現。

養育成熟小孩而非完美小孩
對基督徒來說,上帝創造我們是要經歷一個完整的過程,即使是耶穌也是漸漸長大,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二章52節)。所以,每個人都有權利好好經歷人生的每個階段、每個年歲。

上帝讓人有嬰幼兒、童年,還有青少年時期,各自有其意義目的,好好地讀完國小再往國中發展是很淺顯的道理。遺憾的是,我們經常誇獎有些小孩的早熟,我們鼓勵一些人跳過人生某個階段,提早過到下一階段,要不然就是停留在上一個階段,沒有真正進到下一階段,這都是一種錯誤。早熟也是一種不成熟,他省略的部分,將來都是要還的,那就成了危機。
所謂成熟,指的是「經歷完整的春夏秋冬與喜怒哀樂,有能力去承擔責任,可以面對悲歡離合,可以承受人生低谷」。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親子都要面對許多考驗,我們千萬不要想當完美的父母,也不要想養出完美的小孩。
讓孩子依照他的年齡,合適地去經歷那個階段該體驗的事,所以父母需要充實這方面的知識,提供孩子健全的人格發展歷程。該上學就上學,該戀愛就戀愛,該失戀就失戀,該求職就求職,父母不能過度保護與介入。
寵小孩的父母幾乎都有失落的童年,所以我們不斷介入,彌補某些過去的遺憾,難以遏止,這是父母必須自我察覺的。教會不妨多提供這方面的教導,讓父母有機會與孩子一起成長。
不成熟的人就像荒土,種不出甜美的果實。信仰是肥料,供應我們養分。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21935#ixzz5DbCUkSM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