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2日

敬拜,離不開真理

直覺上;敬拜就是一種情緒,一種感受,是主觀的。
但是實際上;敬拜的關鍵卻是「真理」。

沒有了真理,我們所自稱的「敬拜」都只是一種想像,即使有感動也只是短暫的激情而且還有可能來路不明(誰令你我感動?並不是每個感動都來自上帝)。

我們很習慣說「今天的敬拜很感動」,這當然是好事,用心靈跟誠實敬拜上帝卻沒有感動那也是很怪的事。然而;把焦點放在「感動」卻也不是多麼值得鼓勵的事,尤其帶領大家唱詩歌的敬拜團如果很在乎「是否感動」,那麼;敬拜淪為一場秀也就是早晚的事。

這樣說好了;一群小朋友在台上,主領只有十歲,卻揮手請大家站起來跟旁邊的人說「耶穌愛你,我也愛你」,請大家盡情來敬拜,然後在台上歡呼尖叫,你會不會說「這群小朋友很有恩膏」?當然不會!因為我們知道這只是他們的模仿而已,跟小孩上電視歌唱比賽一樣。

如果換成一群奇裝異服的青少年,激情地飆吉他,瘋狂地打鼓,請大家跟他們一起狂熱地敬拜,你我真的能夠好好敬拜還是覺得錯亂?

為什麼耶穌只教導大家關起門來進入內室禱告卻沒有教導我們關起門來敬拜?我們當然會有一個人的敬拜時光,但是更要緊的是;敬拜是一群用生命經歷神的人發出的共鳴,台上台下的人如果生活經驗差距太大,敬拜就難以集中,這就是為何基督徒很難跟未信者一起敬拜,不是一種排斥而是因為根本無法對焦,因為他們就算願意也很難跟我們一起敬拜,尤其當我們唱「被殺的羔羊」,他們應該霧煞煞,如何一起敬拜?

所以我們可以跟一群小朋友或是青少年一起敬拜,但是必須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方式」而不是大家一起用一種「公式」,也不是讓「未成年」的他們來「帶領」成人敬拜,這不是律法教條而是一種「常識」。

所以一個好的敬拜帶領者第一優先考量的是「生命成熟度」而不是「音樂技巧」,一個音樂技巧不傑出的人根本就不會想要賣弄音樂技巧,這時候的敬拜反而單純,一個真正成熟厲害的音樂事奉者也早已過了「用音樂證明自己」的階段,甚至也不需要「舞台」,這會是最好的敬拜帶領者。

我們常常會發現某一些聚會「台上很high,台下很冷」,然後台上的人就拼命希望台下的人融入,主領還要用很多暗示性話語來帶動氣氛,諸如「敬拜神是這種態度嗎?」或是「大家好像沒睡醒,讓我們大聲一點,活潑一點來敬拜神…」,效果其實非常有限。

我們需要先明白,敬拜的動力從哪裡來,當然;大家都知道「從聖靈來」,敬拜是神的靈在我裡面對神呼應,但是我們可沒有常常住在主裡面呵,我們反而是常常令聖靈擔憂的人,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勤讀神的話」,當我回到神的話,我就容易回到神的同在中,多思想天上的事就會幫助我們多敬拜,所以大家就瞭解為何禱告會中常常要先讀神的話,因為神對我們說話,我們就會想要對神說話,於是禱告與敬拜的回應就產生了。

也就是說;敬拜主領者不必用太多煽情的話引導會眾而是合宜地帶出神的話,所謂「合宜」當然涉及台上這個人自己的人生經驗與信仰成熟度,如果主領者是神秘主義者,他當然鼓勵會眾在敬拜時刻投入神秘經驗,這樣不是不好但是很容易跟生活脫節,會有後遺症,一群人剛剛經歷所謂「神同在」的甜蜜,回到現實生活卻好像馬車變南瓜,一切都打回原形,久了以後,對信仰就灰心了,信仰也真的變成精神寄托而不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這當然很遺憾。

耶穌說祂是「道路,真理與生命」,可見;真理與生命是相連的,我們的感動會自然來自真理而不是自己裡面的情緒感受,要不然;聽音樂,看電影都會感動,這跟敬拜就沒有不同了。

一個強調敬拜的人卻不熟悉聖經的話,沒有活出聖經的話,就像超級跑車沒有方向盤一樣,是會失控的,我們聲嘶力竭呼籲的「對準神」也只是一種自我催眠,不從神的話認識神,卻氣力放盡對準神?到底對準哪裡?只是「自以為」對準神而已。(連神是怎樣的神都不知道,怎能對得準?)

不要急著感受現場氣氛,還是一步一腳印,信仰與生活不要脫節,在每日生活中慢慢體會神,隨時生命進步成長,敬拜就會自然顯露。

敬拜,不是台上的三十分鐘,而是每天學習與主同行,用聖經的話一點一滴調整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向對了,敬拜就不一樣了。

敬拜,真是一生的操練與學習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