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

你的娛樂ok嗎

基督徒也是人,雖被分別為聖,但是還是需要娛樂,有些人主張不要聽流行歌,因為是靡靡之音,所以就產生一個困惑,若是去ktv唱詩歌算敬拜還是娛樂?邊開車邊聽詩歌然後出去玩,是不是比聽流行歌屬靈?基督徒可以打麻將嗎?(不賭錢喔,輸的要禁食禱告)


我記得我小時候教會長輩是禁止青年看電影的,團契聚會為此辯論過,姊妹也不准穿膝蓋以上的迷你裙,(現在的細肩帶應該算異端喔)不過比起過去辯論姊妹蒙頭已經是小兒科了。

在這個娛樂掛帥的時代,上述倫理學問題已經比較少被提及了,所以教會的怪現象就是,團契聚會後一起打game或是主日下午崇拜後去看一場鬼片放鬆一下,就算是一般的電影,現在主流內容幾乎都免不了暴力或煽情。沒辦法,導演跟製片不是基督徒啊,迪士尼一年也不過拍二部片子,好萊塢出來的都在反應時尚,所以劇情裡男女關係毫無尺度可言,感覺來了就甚麼都作,反正鏡頭美美的,觀眾不反感就好,至於暴力已經冠上『暴力美學』之名了,更別提置入性行銷帶出來的名牌風氣,所以無形中基督徒的尺度也日益開放,新加坡甚至有大教會以辣妹出名, 教會長輩如果對於奢華風有意見那就是老古董,舊約羅德『漸漸挪移』帳篷的事,差不多可以合理化為雅比斯的『擴張境界』了。

這其實是教會必須正視的危機,教會只談屬靈,不談娛樂,習慣強力禁止,很少主動開創,所以基督徒無形中聖俗混雜,教會領袖很中肯地希望大家聖潔,但是自己也沾染世俗而不自知。

魔鬼千方百計想在娛樂中偷渡不屬神的感官絕對是千真萬確的事,聽了不良音樂心神不寧是醫學界可以證實的,看了過多色情片會思想不正更是不在話下。問題是,教會不能很制式地要求大家只聽詩歌,只看黃梅調電影,教會的責任是在信徒相通的原則下提倡正當休閒娛樂,當信徒開始有好的興趣娛樂,這時候我們再來談為何不去pub,為何不要穿著暴露,為何不要看鬼片(不是怕鬼,是不想污染自己美好的腦袋),信徒才會明白啊。記得過去教會都流行打桌球,打籃球,打羽球,打壘球…教會或是宗派之間會辦比賽,在那樣的氣氛中,勸告大家遠離對思想跟感情有傷害的娛樂,效果當然很好。

當哈利波特剛上市的時後,教會曾經有一股反對浪潮,因為書中跟電影灌輸很多巫術思想,這是立意良好的反應,結果卻造成很多人錯亂,因為書很好看啊,電影也很棒,只是娛樂而已,大家太認真了吧 ,這樣搞下去,基督徒真的會被視為『小題大做』的怪族群。這個教訓告訴我們 ,信徒根本沒有分辨力,他們只是聽教會領袖的口號,領袖說,『耶穌受難記』好,大家就包電影院去看,領袖說不好,大家就不看。更離譜的當然就是,把領袖的話當耳邊風,陽奉陰違,卻不敢講,私底下其實根本沒有真正認同教會推動的觀念,久而久之,領袖也懶得講,信徒也懶得問,結果就像現在,只管聚會,不管散會,你離開教會的娛樂跟本教會無關。

惟今之計只有請基督徒自發自清,彼此警告不要看鬼片,不要找刺激,要裡外聖潔,請基督徒在網路上多談談我們為何會拒絕某些娛樂,讓信徒自己分辨哪些演唱會不值得去參加…

基督城凌晨三點又是五級地震,美國淹大水,日本海嘯還在賑災,菲律賓颱風造成幾十萬人無家可歸…這個世界已經夠刺激了,基督徒還要找刺激?真的說不過去。

不是不娛樂,也不可能不娛樂,更不是想出屬靈的娛樂,而是要過濾娛樂,同時也鼓勵基督徒自己多運動少打電動,少看電視。組樂團不是很好嗎?小詩班不是很好嗎?室內絃樂不是很好嗎?球隊不是很好嗎?腳踏車隊不是很好嗎?登山郊遊不是很好嗎?一起游泳不是很好嗎?都市教會週末下鄉拜訪小教會或是上山去原住民教會一起敬拜,順便帶點水果回來不是很好嗎?

讓我們的娛樂帶動更多家人互動,製造更多甜蜜回憶,接觸更多慕道友,榮神又益人,耶。
p.s週日下午歡迎來臺北興隆教會打籃球,我六月第一週會回去打。
我實在看不出一個不鼓勵提倡正當休閒娛樂與運動的教會會很有能力 這明明是人生很重要的部份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