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一根棒子讓別人打你,對方不願意,會是什麼原因?
1. 打人是不道德的。
2. 打人會痛。
2. 打人會痛。
大家想一想,哪一個原因更能讓我們不挨揍?
基本上;這就是你我今天的痛苦根源,我們都活在道德教條的約束下過於我們將心比心的同理心。
所以老師把教學當職業,未必在乎學生的感受。
父母把教育當責任,未必理解孩子的感受。
上班族把工作當忍受,未必享受專業帶來的樂趣。
所謂「人道精神」當然也只是一種口號而不是一種切身體會。
基本上;這就是你我今天的痛苦根源,我們都活在道德教條的約束下過於我們將心比心的同理心。
所以老師把教學當職業,未必在乎學生的感受。
父母把教育當責任,未必理解孩子的感受。
上班族把工作當忍受,未必享受專業帶來的樂趣。
所謂「人道精神」當然也只是一種口號而不是一種切身體會。
我們成長的過程講了太多道理,缺乏引導感受。
因為「恩待別人」絕不是天性,是從教育跟學習來的。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很直接,對我好的就是好人,好人不會做壞事,對我壞的就是壞人,壞人不會做好事,就這麼簡單。
因為「恩待別人」絕不是天性,是從教育跟學習來的。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很直接,對我好的就是好人,好人不會做壞事,對我壞的就是壞人,壞人不會做好事,就這麼簡單。
所以小孩沮喪的時候,他就認為爸爸媽媽都是壞蛋,他根本無法理解這個剛剛處罰他的父母也是每天把屎把尿的父母。同樣地;當父母滿足他的需要,他也認為爸媽是絕對完美的,他無法分辨大人那種複雜的行為模式---剛剛罵你的人,等一下會抱你。
也就是說;上帝讓我們在「家庭」學會接受「善惡並存」,也學會接受失敗,接受父母不完美,有時怒氣會過頭,有時又原則不堅持,這種沮喪其實會讓孩子學會「饒恕」,他在沮喪中要學會接受挫折也漸漸理解別人挫折的感覺,這樣他就成熟了。
父母要像神接受孩子失敗,祂一面指示道路,一面寬容鼓勵,不要讓人覺得失敗是無可救藥的,因為當一個人覺得罪惡他就去發洩,結果是惡性循環,會一直墮落下去。
聖經說「赦免多,愛也多」。
如果我們只接受「全善」或「全惡」,我們就是沒長大的人。
學會跌倒本來就是長大的正常過程。
我們太習慣定罪,所以多數人都還在「愛與饒恕」的幼稚園。
所以呢?
把失敗拿出來討論,面對,承認,然後饒恕就是向前的動力。
明日進度
完美主義的困擾p.285-298
討論默想
1. 我的行為模式來自道德約束或是內心感受?
2. 我對人的看法是否停留在「全善」或「全惡」的階段,沒有長大?
3. 饒恕的動力從何而來?
1. 我的行為模式來自道德約束或是內心感受?
2. 我對人的看法是否停留在「全善」或「全惡」的階段,沒有長大?
3. 饒恕的動力從何而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