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

烈焰捨身與暴力的交織

桃園六位消防隊員不幸殉職了,年紀都很輕,平日生活在一起,大家感情都很好,卻在烈焰高溫的瞬間同時殉職,留下悲痛不已的家人也讓社會哀痛。

與此同時;無知的年輕人卻無故用安全帽毆打七十多歲的街友,讓人見識到年輕氣盛的威力。
一邊是流血救人,一邊是打到別人濺血還冷感地對同伴說「他的血都濺到我身上了」,更可怕的是被施暴的一方不但無冤無仇還是個老人家。
相仿的年紀,卻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這就是目前的M型社會寫照!
M型不只是經濟現象也是道德現象,整個社會並存著有責任感的有為青年以及無所事事的輕狂少年。
不久前的殺警案也是一大群年輕人犯的命案,類似毆打街友的這種「找個理由隨機犯案」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但是廣告還是隨處可見裸露以及暴力的電玩不斷吸引年輕人投入。
在這種負面新聞不斷的情況下,看到消防隊員忠於職守,格外辛酸也倍覺不捨同時也鼓舞社會,在青年群體的另一端還是有很多沈默的年輕人走在正路上。

身為基督徒,我們要問的是;「我們能做什麼?」
這六位殉職的消防隊員實踐了一種信仰等級的「捨命」,令人動容,我們又能為社會盡什麼力量?
答案就是「好好照顧年輕人」!
各教會多多少少都有青年人出入,我們是否視他們為珍寶?
除了把他們當廉價勞工,以及無薪事奉者,我們是否重視他們的未來
這群孩子一樣要上課,一樣要補習,或許也一樣打電玩,一樣跟朋友到處遊蕩,只是他們被要求週末有幾個小時要上教堂,在他們熱情敬拜讚美的背後有沒有得到真正的照顧?他們的情緒跟心理狀況還有跟家人的關係是否長時間被餵養?他們過幾年會出現在捨身救人的一端還是令人驚訝的社會新聞中?所有的結局都是現在來得及改寫的,就看教會的文化,教會是消費青年的族群還是建造青年的搖籃?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已經是極端確定的事,高品質的安養中心要排隊40年(就是30歲開始登記),很多人年過七十就沒有完整的照顧自己的能力,以台灣職場的操法,更多人大概六十歲就準備進廠大修,身心靈都到了接近耗盡的程度,這時候;生活的品質完全操在下一代手中,如果現在的社會青年多半是捨身的消防隊員,正在閱報的中年上班族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如果現在社會上一大堆會在路上打老人,會對捷運公車上的老人無感的青年人,那麼;正準備帶家人出遊以及這二天會花很多時間投入教會事奉的人就得好好想一想,你我現在花的時間究竟有沒有幫助這個社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長久以來,教會活動是嚴重失衡的,甚至忙碌的服事是剝奪家人相處甚至嚴重到會破壞親情的,教會也沒有什麼長久的青年事工策略,反正他們一下子就長大了,年輕人就是帶帶敬拜,被動員投入教會活動,然後在團契小組交交朋友,這些傳統的做法到了今日其實只剩下「打發時間」的功能而已,比較好的教會就是活動比較精彩專業,聚集比較多的同伴,如此而已,對於「栽培下一代」幾乎起不了作用。
教會真的應該是家庭恢復中心,約書亞說「我和我一家必定事奉耶和華」,上帝也說祂要賜福一個人「自父及子直到千代」,可見;整個信仰都是以「家」為中心,以「傳承」為主軸。
但願教會週報多報導為殉職隊員家屬禱告,我們至少要重視尊敬這些捨命的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基督徒。
我們也要重新思想整個教會的走向,到底是花拳繡腿熱鬧一場的教會增長還是一步一腳印,灌注心血的生命陪伴與澆灌?
未來,是今日決定的!


原文登於論壇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