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

「服貿」與「福音」

在服貿爭議持續中,復活節悄然臨到!
不知道所有的基督徒有沒有注意到「服貿」與「福音」之間的關係?
這次服貿之所以引起諾大爭議,主要的癥結就在於「國家的未來」!表面看起來只是一個協議,但是骨子裡牽涉到的是國家未來,所以學運的T恤才寫「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可惜因著焦點放在學運,所以最後還是很多人完全搞不清楚「服貿」是怎麼回事兒?
隨著全球化的勢不可擋,國與國之間的消長早就由「武力」轉移到「經濟」,包括二岸在內,「飛彈」威脅早就被「銀彈」取代,大家現在擔心的不是飛彈打過來而是鈔票吸過去,想想看;各位的身邊有多少人在對岸工作,如果大把鈔票飛過來,那就是「反攻大陸」,如果人也過去錢也過去那就是「台勞」,如果有一天台灣經濟是靠子弟外出賺血汗錢,那就正式步上昔日亞洲首富菲律賓的後塵,這就是大家關切的重點,二岸之間的貿易有很多細節要處理,更有很多「立場」要考慮。

撇去政治不談,光是「純經濟」就夠令人擔心了,大學生現在22k的收入怎麼過日子?君不見日前新聞有位老兄,全身名牌卻希望進監牢關久一點,因為他習慣奢華的日子卻賺不了這麼多,乾脆躲進牢房過日子,雖然是極端的例子卻還是呈現了下一代的窘狀,上一代很窮卻活在希望中,而且真的買了房子,下一代很富卻活在絕望中,而且真的買不起房子,這又是一個歷史交叉口。

面對這個情況,政府當然有責任,但是身為基督徒難道不能有所作為?
表面看起來,「服貿」與「福音」好像毫不相干,事實上;正好相反,福音絕對是「弗貿」的出路!
如果把「福音」解讀為「宗教」,那麼;二者確實不相干,但是如果把福音正確解讀為「抗壓力」甚至解讀為「人間正義」,那麼就非常相干了!
服貿之所以引起公憤,是因為政府的作為消極粗糙,福音之所以沒有影響力也是因為基督徒沒有盡到責任。

服貿的背後凸顯的是「競爭力」問題,福音要傳遞的本來也應該是「競爭力問題」,一個堂堂Made in Taiwan的青年應該是極度俱有競爭力才對的,因為這些青年的父母歷盡千辛萬苦,是戰後潮挺過來的,而且為台灣累積了許多外匯,在我那「客廳即工廠」的年代,每個人都在努力生產,年輕人拿獎學金留學,走在路上都在背單字,這種「好好活著」的精神完全是「聖經」的精神,以色列人本來在埃及為奴,上帝給他們應許要「進入流奶與蜜之地」,從此以後,基督徒代表的就是「不怕苦」,就是「腳踏實地」,在台灣歷史中,馬偕以及許多傳教士都伴隨那個窮困年代走入台灣歷史,甚至於台灣第一個學校是馬偕學堂,台灣的醫療受惠於宣教士,台灣的社會慈惠工作肇始於福音,就算台灣經濟起飛跟福音沒有直接關係起碼基督徒也沒有缺席。

但是再看看我們現在對社會的影響,實在遠不如昔,連最出世的佛教都積極關懷社會,但是教會卻愈來愈窄,我們傳的福音只是「教義」,甚至還站在「成功」這一邊,標榜無災無病,無感於民間疾苦,不然就是對於「反對媽祖繞境」有興趣,致力鑽研神秘主義,看看禱告以後有何神力相助,信徒關心「鑽石金粉」之類的事過於社會正義,這些都是警訊。
學運退場,但是復活節卻來了,如何透過信仰培養出一群吃苦耐勞,有思考判斷力又有行動力的青年基督徒領袖,刻不容緩。

信仰不是口號,十字架也不只於項鍊。
背起時代使命,勇敢面對時代議題,用信心殺出一條血路,這不是幾天的事而是幾十年的事。

這幾天,國中籃球聯賽開打了,電視廣告打出許多籃球國手的下一代今年進入國中聯賽,這些人花了十幾年傳承籃球,身為基督徒,我們也願意好好栽培「背十字架跟隨主」的門徒嗎?

愛國不是口號跟激情而是落實信仰的傳承與反省。
復活節到了,讓信仰復活才是一條活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