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

教會,你的麻煩大了



「復興」二個字,大概是教會界最受歡迎的字眼。
講員一講「復興」,信徒精神就來了。
只不過,這些年來舉辦過無數復興特會以後,究竟有沒有復興?
或許有!
因為某些教會復興了,人數破千,分堂林立。

也就是說,基督徒只要勇於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限縮於每天瘋狂投入的教會生活就可以感受到復興,至於復興真正的定義,誰在乎?
好吧,總有人要說實話…親愛的弟兄姊妹,復興不但沒有臨到,教會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這樣說吧,當我們感覺到一個幾十人的教會快速增長到百人,甚至幾年內破千,真的會有復興的錯覺,但這就像您把浴缸放滿水用力攪動,然後說,大海嘯來了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您把樣本放大,看看全世界的教會趨勢,您就會像我一樣,有種「不妙」的感覺。
這樣吧,也不要說全世界的教會,讀者趁著假日走訪不具知名度的「坊間」教會,
然後告訴我們,您看見什麼?
以筆者多年經驗,您應該會看見古色古香的教會,裡頭空蕩蕩的聚會者,滿頭白髮,負責人不是剛畢業派來體驗一下的年輕傳道就是即將退休的資深牧者,青黃不接非常明顯,幾個孩子在院子奔跑,多半是會友的孩子或孫子。
都會裡的教會多半在公寓,週日響起聖樂,中午人潮散去,行禮如儀然後就大門深鎖。

台灣多數的教會都在百人以下,您如果去的是「火熱」的教會,那多半算是「知名教會」,幾百人已經嚇死人,上千人算是教會界龍頭,所謂「指標性」教會了,一個城市就這麼一間,就連教會票倉台北市都不會超過十間。
這還是全國基督徒使盡吃奶的力氣,福音派加上靈恩派,不眠不休努力的成果,試問,教會的麻煩大不大?

或許我們把範圍放大一點,美國會是很好的樣本,一個號稱基督教國家(現在當然已經不是了)到處都是教會的地方,大家不妨看看這些教會現在是什麼樣子,不要 懷疑,除了幾個知名教會以外,多數教會都垂垂老矣,只要看到「church」二個字,大概就是「古蹟」同義詞,建築宏偉的就是提供觀光客照相,便利商店規 模的,大概都租給才藝教室或是跆拳道,不然就是瑜伽,其實長執會只有一個真正的議題,就是「教會租給誰」,再過幾年就是「賣給誰」,長執會基本上其實只是 資產管理處而已。

美國教會的驚人衰退一點兒都不意外,因為歐洲教堂跟紐澳也循著同樣的軌跡跳水,當基督徒集中在幾個大教堂,而巷弄鄉間的教會蒙上濃濃的懷舊風之際,誰都知道……問題大了。

更慘的是,即便目前人聲鼎沸的大教堂也十分不妙,一個大教會光是停車以及會友的關懷管理都是沈重的負擔,所以看著大教會潮起潮落也成為教會歷史中的必然,水晶大教堂的下場便是一例。

結論就是教會人少也擔心,人多也煩惱,怎麼會這樣?
不要奇怪,如果您真的理解耶穌說的「舊皮袋」會呈現千瘡百孔的現象,一切都太正常了。
名牧接二連三崩盤,教會組織前景黯淡,這都只是馬丁路德改教後五百年的正常症狀,翻開歷史,一個五百年的系統怎麼可能保有活力?

我們當然相信復興,只是依照聖經,這不是人為操作出來的,現有的主流系統不可能承載復興,所以必然崩解,誠如五百年前的天主教不可能把神的國帶來一樣,年輕基督徒跟我們這一輩讀的是一樣的聖經,信的是一樣的耶穌,但是不可能用一樣的方式去呈現這個信仰。

耶穌說「新酒裝在新皮袋」,意味著體制內的改革成效有限,甚至只會加速扯破舊皮袋,這不是好事,因為耶穌的結論是「二樣都要保全」,這些舊皮袋當年也是新 的,耶穌不是討厭舊的,反對舊的,而是建議用新的方式,不要去補救舊的制度,這也是歷史的必然------新的取代舊的,而不是舊的苟延殘喘。

所以,教會也好,機構也好,都會走入歷史,我們不必唏噓,新型態的教會將會突破場地與建築物的限制,用這個時代的風貌全新呈現,教會的領導風格也會令人耳目一新,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那會是什麼樣子,但是一定跟現在不同。

我們都在教會成長的軌跡上,這個世界不會出現完美的教會形式,但是每個時代都會自然出現那個時代教會該有的樣子。
我們正在轉彎處,舊的會淡出,新的會浮現,基督徒,讓我們敞開心,不要把焦點放在如何解決舊的問題而是把心思放在如何開創新的局面。
一定會不習慣,但是,不改變的麻煩只會更大,不是嗎?
原文發表於傳揚論壇http://weproclaimhim.com/?p=45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