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早就成為眾多商業模式的一種了,怎麼?還有人有意見嗎?
是的!蠻多基督徒對此有意見。
眾所週知,直銷成敗的關鍵就是「下線」,鋪天蓋地的人際網就是金錢的來源。
說穿了,直銷靠的就是「人脈」二個字。
遺憾的是,當人脈扯上利害關係的時候,就變成最複雜的情況了。
偏偏教會也是最看重「人脈」的地方,我們稱為「彼此相愛」。
既然彼此相愛,就要盡量單純,以免變質,所以早期教會最忌諱會友之間標會,或是有借貸與合夥等等金錢關係,因為一旦扯出糾紛,這時候要彼此相愛就變得很詭異了。
說實話,彼此相愛這件事本身就很矛盾,號稱彼此相愛不就是「好東西一起分享」以及「有錢一起賺」嗎?
但是聖經早就洞悉了人性的弱點,因此,強調「有別人不還的準備跟實力再借給人家」,否則還是勇敢拒絕,以免自不量力的結果是傷害情感。
也就是說,聖經主張的彼此相愛不是人民公社,而是有清楚界線的長遠互動模式,初代教會的凡物公用完全是志願的,不是一種制度。
不清楚定義彼此相愛的話,這四個字反而會成為彼此攻擊的最佳利器,只要指責對方「沒有愛心」那就什麼話都不用再說了。
所以「彼此相愛」的反作用力非常可怕,教會歷史為了這四個字已經鬧出不少糾紛,記取教訓的現代教會於是盡量讓信徒關係不跟錢扯上關係,為的就是保護這種彼此相愛的寶貴關係。
直銷跟彼此相愛就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先,直銷這個制度是為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產生最短距離,把利潤回饋給使用者,這確實是很有創意的想法。
無奈,這個制度也為人際關係帶來了極大的副作用,只要人家知道你從事直銷,幾乎都會擔心成為你的潛在客戶,所以說直銷是人際關係的最大殺手也不為過。
原先,直銷說明會應該只是單純介紹產品,但是在利之所趨之下,卻成為「誘餌大會」,想盡辦法要拉攏顧客,殊不知這已經犯了兵家大忌,但是由於「成功模式」太過閃亮,人性的貪婪更是瞬間被引爆,這就造成直銷給人的惡劣印象。
其實,許多直銷產品確實很好,這個制度本身看起來也不是惡意,可惜人性的軟弱依然攻破了所有的良好動機。
所以,多數教會都會明文禁止在教會推直銷,畢竟「目的性」實在太醒目,會讓信徒之間的關係非常迷離,誰曉得彼此相愛指的是基督裡的關係還是人脈背後的金錢?
我想,禁止信徒從事直銷是絕對缺乏聖經根據的,但是提醒信徒直銷背後的危機卻是必要的。
很多基督徒都是成功的直銷人士,這並無不當,但是他是用怎樣的方式與態度從事這份事業,卻讓外人很難真正知悉。
只能說,直銷沒有看來那麼容易,基督徒的心態,自己要把握了!
說穿了,直銷靠的就是「人脈」二個字。
遺憾的是,當人脈扯上利害關係的時候,就變成最複雜的情況了。
偏偏教會也是最看重「人脈」的地方,我們稱為「彼此相愛」。
既然彼此相愛,就要盡量單純,以免變質,所以早期教會最忌諱會友之間標會,或是有借貸與合夥等等金錢關係,因為一旦扯出糾紛,這時候要彼此相愛就變得很詭異了。
說實話,彼此相愛這件事本身就很矛盾,號稱彼此相愛不就是「好東西一起分享」以及「有錢一起賺」嗎?
但是聖經早就洞悉了人性的弱點,因此,強調「有別人不還的準備跟實力再借給人家」,否則還是勇敢拒絕,以免自不量力的結果是傷害情感。
也就是說,聖經主張的彼此相愛不是人民公社,而是有清楚界線的長遠互動模式,初代教會的凡物公用完全是志願的,不是一種制度。
不清楚定義彼此相愛的話,這四個字反而會成為彼此攻擊的最佳利器,只要指責對方「沒有愛心」那就什麼話都不用再說了。
所以「彼此相愛」的反作用力非常可怕,教會歷史為了這四個字已經鬧出不少糾紛,記取教訓的現代教會於是盡量讓信徒關係不跟錢扯上關係,為的就是保護這種彼此相愛的寶貴關係。
直銷跟彼此相愛就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先,直銷這個制度是為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產生最短距離,把利潤回饋給使用者,這確實是很有創意的想法。
無奈,這個制度也為人際關係帶來了極大的副作用,只要人家知道你從事直銷,幾乎都會擔心成為你的潛在客戶,所以說直銷是人際關係的最大殺手也不為過。
原先,直銷說明會應該只是單純介紹產品,但是在利之所趨之下,卻成為「誘餌大會」,想盡辦法要拉攏顧客,殊不知這已經犯了兵家大忌,但是由於「成功模式」太過閃亮,人性的貪婪更是瞬間被引爆,這就造成直銷給人的惡劣印象。
其實,許多直銷產品確實很好,這個制度本身看起來也不是惡意,可惜人性的軟弱依然攻破了所有的良好動機。
所以,多數教會都會明文禁止在教會推直銷,畢竟「目的性」實在太醒目,會讓信徒之間的關係非常迷離,誰曉得彼此相愛指的是基督裡的關係還是人脈背後的金錢?
我想,禁止信徒從事直銷是絕對缺乏聖經根據的,但是提醒信徒直銷背後的危機卻是必要的。
很多基督徒都是成功的直銷人士,這並無不當,但是他是用怎樣的方式與態度從事這份事業,卻讓外人很難真正知悉。
只能說,直銷沒有看來那麼容易,基督徒的心態,自己要把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