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

從鄭捷被求死刑來看---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

鄭捷昨天被檢方求處死刑,因為經過鑒定,犯案之時;他沒有精神問題,他沒有悔意也不保證將來不會再犯,儼然是一顆不定時強力炸彈,他的問題是他有反社會性格與自戀傾向。
果真,性格決定了一切!

可憐與可惡往往是一體二面,你當然可以說鄭捷可惡,可是我們也看得出來這個年輕生命很可憐,他覺得生命沒有意義,他甚至以玩弄生命為趣味,他以主宰生命為動力,這很明顯是扭曲的性格,自以為高高在上的同時,他同時也很孤單,所以他殺人毫無悔意的同時居然希望能有室友…?


當然;要說可憐,鄭捷的父母也很可憐,他們一輩子都要活在兒子犯錯以及教子無方的陰影下,他們不可能撇清關係,他們有可憐之處。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可憐背後的可惡,鄭捷毫無憐憫之心,殺害無辜之人,毀了多少家庭,傷害多少社會信任,不可能用任何理由脫罪,鄭捷的父母也必然在教養上犯了很多可惡的錯誤,造成這個孩子如此扭曲的性格。

不止鄭捷家人,我們每個人都有可憐之處,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個世界本不完美。
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可惡之處,在無知與無助之時,犯下傷人傷己的錯誤,這就是罪。
所謂「性格」其實就是在成長過程的每個「可憐與可惡」交織之時,我們作出的反應與決定。

例如;鄭捷跟國小二個女生結仇,他當下作出「報復」的決定,這個決定蔓延至今,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是這就是他的性格---「報復」。
報復的性格絕對不是一日養成的,所謂「反社會人格」其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強烈報復意識」,人與人相處總有衝突,沒有人例外,但是走上「報復」這條不歸路,就是性格扭曲的開始。

這種扭曲一定是滴水穿石形成的,這個時候來道德勸說當然為時已晚。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習慣「逃避」,到了鄭捷的年齡就會形成一種逃避的性格,而且可能一輩子都用逃避解決事情,至死方休。

大家應該也見過基督徒正常聚會但是最後卻用「自殺」來解決困擾,這就是因為性格,信仰若是沒有深入性格就只是帶來涼爽的「狗皮膏藥」而已。
不管哪一種性格,都未必直接牽涉到「好人與壞人」,一個逃避衝突也逃避責任的人,可能是個好人,但是對配偶來說絕對「可惱可惡」。

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都有可憐可惡之處,這時候;信仰就會帶出一線生機。
信耶穌就是要處理「性格問題」,這不是拼命參加特會或是讀經禱告可以處理的,就像一個病人不能用拼命吃藥來解決健康問題,一個痛風發作的病人,吃二包藥就能降低生不如死的疼痛感,但是如果因此就繼續吃帝王蟹,後果不堪設想。
每個基督徒都可以談論鄭捷或是任何一個社會事件,但是未必意識到自己也存在許多「性格缺陷」。

很多在教會熱心的人更是不知不覺用信仰掩飾自己的性格問題,在服事中獲致滿足感,但是卻沒有處理性格,最後只是服事過勞,身心疲憊(傳道人也不例外)。
我們都不是壞人,卻或多或少都有性格問題(只是遇到重大壓力才會表現出來)。
所有的性格問題都不是三天二天能解決的,所以聖經要我們天天背起十字記,與主同死同埋葬才能同復活。
性格是生活造成的,要改變,也一定要回歸社會與家庭,回歸每一天分分秒秒的生活去調校。

過程中還需要一帖良方,就是基督徒之間的「彼此相愛,互相勸慰」。
病人還是要回到生活,回歸好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習慣。

信仰確實是一輩子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