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4日

百億身價抱不到孫?

暑假期間本是最好的天倫假期,遺憾的是;家庭悲劇不斷傳出。
先是17歲少女因為不滿父親外遇,直接刺死同父異母的三歲娃娃,震驚社會。
基隆市也傳出二十多歲男子刺死祖母的悲劇。
電視媒體更直接播出聯電董事長宣明智擁有百億身價卻一整年抱不到孫子的新聞,兒子也對著電視說自己在婚姻官司中是「弱勢」,盡顯無助。
誰是誰非不是你我能斷,但凡此種種;讀來都令人鼻酸,曾幾何時;寶島台灣成了家庭新聞的問題島,不但離婚率在全球名列前茅,各種家庭慘劇更不斷上演,不管家暴或是家庭性侵都不斷攀升,老百姓對這些新聞似乎見怪不怪,簡直連難過都來不及了。

「感慨」人人都會,絕非基督徒的專利,「禱告」也很容易淪為口號,我們不禁要問:「基督徒究竟能為社會盡什麼樣的力量?」

或許大家一看到這個「老掉牙」的議題直覺就是「又來了…」幾十年來,一天到晚講這個調調,社會還不是一直向下沈淪,不見起色,又或有人說「耶穌早就說了末日就是這樣…」
其實;就是因為這種「錯覺」才使基督徒一再失去自己「社會守望者」的角色。
基督徒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是看信心,不看業績」!

耶穌當年翻轉世界,手底下的蝦兵蟹將不過是12個市井小民,還有一個背叛他。耶穌舉世聞名的五千人吃飽神蹟也來自一個無名小孩的五餅二魚…整本聖經記載的都是「以寡擊眾」的歷史故事,基督徒實在不該被「業績」主導。


所謂「業績」另一個同義詞就是「有效」,人的本性是「有效繼續,無效退場」,因此當我們為社會某個亂象努力獲致成果的時候,我們很自然「軍心大振」,萬一不見績效,我們也很自動縮手退後,說穿了,這就是「世俗化」,跟一般人沒啥二樣,完全違反了聖經中的「信心」原則,因為信心應該是堅持到底的。

不管世界如何敗壞,不離不棄絕對是基督徒的核心價值,因為上帝設立我們是世界的光,看到有效就發光,看到無效就熄燈,這絕對不是正確的心態。
聖經裡頭說「愛心漸漸冷淡」指的是「沒有上帝同在的人」而不是基督徒,如果基督徒也對上述家庭悲劇冷感,請問;世界的希望何在?

許多基督徒都希望教會帶頭做一點什麼事,這其實是錯誤的期待,教會是誰?教會不就是「每一個不起眼的基督徒」嗎?我們怎能期待某個大有能力的人登高一呼?因為最有能力的就是耶穌啊,他早就在十字架上登高一呼了,不是嗎?難道我們要再把耶穌釘一次十字架?


不要懷疑!身為基督徒的你我從自家做起,好好花時間關心家人,關心身邊的人,這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聖經不是說「人不能照管自己的家就不要管神的家」嗎?不管做長老或是監督,聖經的教導都是「把家管好」,沒有這個前提,是不能在教會擔任領袖的,因為教會的領袖不是一種「權位」而是一種榜樣。


我們承認,我們很難影響一個國家,我們很難扭轉一個社會,我們也很難改變一個城市,甚至也不足以翻轉一個鄉鎮,我們甚至無法營造一個社區,但是…這就代表我們該放棄嗎?當然不是!


基督徒的社會救助系統或許還不足以在第一時間迅速接觸這些悲劇家庭進而提供有效援助,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看守自己的家以及弟兄姐妹的家,行有餘力還能關照親戚朋友的家,我們未必能「解決」問題,但是至少能「關切」問題。

萬丈高樓平地起,復興之火還是來自星星之火,「每一個基督徒」都重視家庭,都對家庭悲劇有感覺,這才是命脈。
與哀哭的同哀哭,與喜樂的同喜樂,不管認不認識這些人,保持同喜同憂的溫度,這是基督徒的基本責任。
基督徒保持清醒,社會就有機會,永遠別忘了亞伯拉罕的禱告,城裡只要有10個義人,上帝還是給我們機會。

台灣的基督徒,加油!

<本文發表於論壇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