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0日

面對輸,才是厲害!

中華隊輸了,而且崩盤大輸,真是不甘心!
昨天應該很多人失眠,因為輸本身就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失落與挫折…以及痛苦。

輸是一種沮喪,輸是一種挫折,輸是一種無奈,輸是一種憤怒,輸也是一種疲倦。
不論球場的輸,情場的輸,商場的輸,考場的輸,戰場的輸,甚至路邊攤喝酒猜拳的輸都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人活著就是為了要贏,這是毫無爭議的事!
所以;贏了,沒啥好說,天經地義。
輸了;才是錐心刺骨;刻骨銘心。
沒人能夠保證贏,所以我們都要知道怎麼輸。

傳統以來;面對輸的鐵律就是「檢討」,一檢討起來就是吵架然後「找人負責」,負責方式不是下台就是減薪,不然就是羞辱他,所以沒有人不怕檢討,甚至可以推論出,我們很怕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跟輸綁在一起的檢討而不是「輸」這個東西。

檢討當然要檢討,但是別忘了,不管那個場子,不論哪一種輸,我們輸掉的其實都是一種「感覺」,當下的感覺。

當球迷是一件很妙的事,自己沒有上場卻直接承擔着勝負的憂喜,這種事;只有高度文明的人類文化才可能產生,因為;這完全是一種「情緒」的連結。

我們不見得是球員家屬,多數球迷根本不認識球員,只在球場跟電視風聞過這些人,但是;我們卻在比賽時刻跟他們的情緒緊緊相連,而且是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這簡直是妙不可言。

所以,當大家一起輸的時候,我們還是產生了情緒連結,我們共同的困境除了檢討失敗的原因以外,更真實的其實是「如何出那一口鳥氣」?
第一個方法就是「感受比我們更慘的人」,例如連八強都進不去的韓國。
這是很多人抒發情緒的方式,情場失意,身邊的人就會鼓勵「我比你更慘」,也就是「大家來比慘」,看誰是最大的輸家,透過比爛來產生「我不是最大輸家」的勝利感。

這個方法不是不行,但是不甚健康,因為還在逃避輸的感受,不願意承認輸的感覺。

第二個方法是華人很熟悉的,就是用「嘴巴」來抒壓,相信昨晚不少跑去「喝」或是大吃一頓,在一面滿足口腔慾望的時候,一面談論球賽,罵教練也好;罵裁判也好,就把輸的感覺吐出來,這個方法相當有效,但是有危險,因為這種方式我們稱為「轉移」,一來是我們為了抒壓,不會有人選擇健康食品(誰會吃高纖餅乾洩恨?)都是選「刺激性食物」,所以菸酒公賣局才活得下去,破財傷身不說,輸的情緒有可能在轉移過程被擴大或是引起不必要的新仇舊恨。

二來;「轉移」本身只是暫時性治療,不是根本性處置,一次又一次的轉移只會養成壞習慣,不會讓自己從輸裡面學到教訓。

當然,有人直接去睡覺也是一招,不過;對於失敗為成功之母幫助不大。

最好還是「好好面對輸的感覺」,也就是承認自己所有的不舒服,同樣輸,每個人浮現出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每個人承受輸的方式也有不同。

我比較脆弱,在第二支全壘打出現的同時就出門了,外面的世界很安靜,一點都不像週六,每個人都很沈默(這當然是我的主觀感受),才八點鐘,夜很漫長,
我就問自己,我現在到底是什麼感覺?然後我發現我其實還在生上一場的氣,氣裁判誤判,氣教練調度…同時也氣該贏未贏,我承認我很難接受該贏未贏,這樣;知道自己為何而氣,漸漸就可以跟自己對話。

我也想起保羅生活於善於爭競的羅馬時代,難怪對於輸贏十分有心得,他用競技場上的輸贏勉勵基督徒「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就是放下輸的情緒,保羅並且說「我不認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古巴隊領先六分的時候還在犧牲觸擊,顯然教練絕不鬆懈,這就是專業的運動精神,身處落後也絕不放棄,比賽結束更不自我摧毀。

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輸的時候想發洩」本來就是正常的生命現象,如何面對輸,這才是贏的起點。
透過輸學到這麼多,也不錯啦!(又在自我催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