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基督徒而言;林書豪青年佈道會的結果是令人興奮的,不過;對美國基督徒來說;「豐收美國」佈道會的順利更引人注目。
比起林來瘋,「豐收美國」規模更「瘋」,八月底(28日)剛結束的勞格理佈道會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福音佈道會,除了在加州天使球場有實境聚會,全球更有2200個網路直播點,二個美國基督教電視加上超過五百個電台同步播放,整個佈道會非常順利,決志人數的統計正陸續由全球湧入總部。
這是一次令人興奮的行動,佈道會結束了,但是影像卻持續發揮影響力,你可以透過社群網路分享連結,所以佈道會仍在進行中,這就是典型「現代化」的佈道模式,無巧不巧,林書豪佈道會幾乎採用一樣的模式,個中利弊非常值得現代基督徒思考。
只要有人真正歸向耶穌基督都是令人興奮的,因為正如佈道家勞格理說的,美國需要復興,關鍵不在於誰在白宮,而在誰願意迎接騎白馬的耶穌,這是需要真理的時代。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為著這些決志者感恩,也為這種動員模式感動,正如我們為神興起林書豪雀躍一樣(可參考『愛加倍靈修中心』筆者臉書一系列的肯定文章 。
只不過;高興歸高興,還是要冷靜。
豐收美國大型佈道會再次引起「佈道模式」的省思,大型佈道固然起始於使徒行傳(一天就有三五千人信主,那是二千年前呢)但是;當時並沒有動用商業廣告與促銷,性質單純多了。整個教會歷史上的大型佈道會肯定都有其價值,包括聞名的約翰衛斯理以及美國帳篷聚會,更包括上一波大型佈道會最出名的美國葛理翰。然而;大型佈道會末期勞民傷財的動員以及曇花一現的效果都讓基督教歷史學家質疑這種聚會正在變質,加上近代商業理念的介入讓大型佈道會(尤其是透過媒體與廣告操作的佈道會)愈來愈令人擔心。
很久以前,佈道會送十字架這種商業操作就引起質疑,因為擔心焦點被轉移。以這次來說,林書豪答應佈道會之時,他的母親就強調,焦點是耶穌,不是林書豪,林書豪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強調「驕傲是敵人」,加上長時間觀察林書豪,我們非常確定林書豪一點都不想高抬自己,只想單單傳講耶穌基督在他生命中的奇妙作為,因為他們全家一直都是信仰純正而且成熟的基督徒(他在佈道會中也確實做到了)。
但是當一個真理清楚的基督徒看到「參加者送手環」以及「決志者送獨家授權簽名卡」,還強調數量有限的時候,真是怵目驚心,有一種非常錯亂的感覺。
我們理解「用各樣的智慧傳福音」的善意,也同意「只要來的人得幫助就好」,但是這麼明顯地在佈道會融入商業手法,不免讓人憂慮萬分。主辦單位已經很努力解釋這是林書豪送給決志者的紀念品,希望擺脫商業操作的嫌疑,但是以林來瘋的人氣,以及他目前在台灣引起注意的程度,刻意加上手環跟簽名照會不會徒增困擾是令人擔憂的,大家不免要問:佈道會的焦點到底是誰?
當然;這種質疑不是反對佈道會,而是善意的提醒,基督徒依然會為每一個佈道的機會禱告並感恩, 但是我們也擔心有些人只是看熱鬧,我們更擔心這種方式有得罪神的嫌疑,會讓很多粉絲無意中藉著佈道會滿足自己的追星慾望,搶手的簽名卡更容易讓林書豪本來的美意變質。聖俗固然不必二分法,但是也不能不分,該撒的歸該撒,上帝歸上帝,盡量不要混淆才是保護林書豪的作法。
傳福音的方式可以包裝,但是背後的真理不能失落,既然與神同工就要照神的方式,不是照我們的善意,可以避免的干擾還是要避免,所以傳福音背後還是有很多看不見的神學不能被忽略,以免發生扶約櫃卻得罪神的事件,就像大衛不能照自己的高興為上帝建殿一樣。我們擔心的是,商業思維會無形中入侵屬靈的事工。
多年前;一場大型佈道會主題是「天堂爆滿,地獄淨空」,就有人質疑這個只求文宣效果的主題本身就不合真理,結果;許多人都說「有效就好,請勿批評」。
這個回應本身就是典型「商業化回應」,也就是「業績為王聲音大」(所謂「人多的教會就是對的」也是這種效應),當大家肯定廣告成功,吸引人潮,甚至決志者眾的時候,背後的真理很容易被忽略。
甚麼真理?就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歸主?」,這就牽涉到愈來愈被質疑的「決志」模式,佈道會舉手,甚至受洗就是基督徒嗎?答案當然是「NO」,認同基督教不等於真的是基督徒,作過決志禱告不等於上天堂,這種過去的迷思正在瓦解中,愈來愈多教會領袖提醒大家決志只是開端不是完成手續。
即使當年轟動一時的葛理翰佈道會也承認,決志以後加入教會的人非常非常少,這當然不代表「大型佈道會不該舉辦」,大型聚會絕對有他的價值是小型聚會達不到的,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更謹慎操作,減少商業的介入,善用媒體與福音相合之處,並且請教會負起跟進的責任,這才是重點。
林書豪的佈道會強調有很多藝人參與,這讓人想起幾年前葛理翰團隊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大型佈道會,會中邀請當時最夯的星光幫歌唱比賽表現優異的基督徒登台唱詩,台下會眾搞不清狀況,因為跟佈道會調性不搭,還有粉絲照相快閃,這些經驗都值得檢討,廣告中強調藝人,秀味恐怕就已經超越佈道會本身,我們善意的添加品能為福音加分嗎?這是值得深思的。
商業是滿足人性,福音是對付人性,本質上有很多衝突。
佈道會參考商業觀察出來的人性,因著愛心不走曲高和寡的路線是可以的,讓公眾人物(包括政治人物或藝人)見證也有更大的被認同效果,但是一定要非常細膩,不要消費明星更不要消費耶穌,一旦給人作秀媚俗的感覺或是覺得只是一種「商業包裝的宗教活動」就得不償失了。
以林書豪的人氣以及過去媒體公允報導他的信仰立場,佈道會其實可以更單純,手環跟簽名卡實在是畫蛇添足,動機雖好卻恐怕適得其反,增加後續的困擾。
林書豪的善意,如果事先不宣傳,事後變驚喜,會更像主辦單位強調的「禮物」,如今見報在先;不給人「條件交換」的聯想,真的很難,最後附註請牧師善加使用更添曖昧。
豐收美國風光落幕,後續工作才更關鍵,脫離「舉手那一刻」的決志迷思更是今日基督徒佈道時要注意的真理裝備。
如何佈道,我們都還在學,我們謹遵「服事上帝不能夠不了解神」的原則。但儘管我們都不成熟,神的心意卻在人的有限中依然前進,我們熱切地渴望美國有復興,我們更強烈地期待每一個接觸林書豪佈道會的慕道朋友都認識神,也求神紀念籌備佈道會的同工付出的辛勞,各樣的提醒都不是責備更不是不滿,神對每個人都有心意,祂會得榮耀,我們會成長,神的兒女真是有福。
(本文刊登於九月十二日論壇言論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