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不少名人過世,不免讓人感觸生命的短暫,我們欣賞陶大偉的「捨不得」,卻也理解許多人會覺得「死了算了」。
華人文化雖然因為「不知生,焉知死」而避談死亡議題,但是歷史上還是有很多「不怕死」的論述,「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便是經典之句,「人生自古誰無死」更是千古之嘆,所以華人經常有「死就死」的直率。
年輕的小朋友更不用說;電動與遊戲中刀光劍影;槍聲隆隆,屍橫遍野才過癮,賣座電影裡,哪一部不死人?「死了就算了」,幾乎是常識與共識。
所以最近黑道的殺手都開始低齡化,墨西哥15歲殺手涉及五十個人的命案,而且親手肢解斬首至少四人,他從11歲就開始殺人,殺的很多是平常百姓,這種人幾乎都吸毒,在黑社會被奉為英雄,在槍口討生活,極度冷血,對生死根本不以為意。
或許大家認為這種「死了算了」的人背景特殊,只是少數,但是回到現實生活,很想「死了算了」的現代人其實為數不少!
當生活忙碌到失去滋味,當壓力大到髮禿齒搖,當一個人經常心煩意燥,當意外忽然臨到,當我們失落一段關係,當我們遭到誤會打壓,當我們身處眾叛親離,這時後「死了算了,多好」就一點兒都不奇怪了。
不要說遇到變故,就算日常生活的食而無味都可能讓人沮喪疲倦,豐衣足食的少奶奶也可能因為愛情枯乾而嘆「死了算了」,兒女不孝的傷心父母更是沒有指望,很想「死了算了」,甚至高學歷的社會青年都會覺得過去的努力不值得而想「死了算了」。
在這個金錢充斥,壓力四伏的M型社會,「死了算了」的念頭是常見的情緒出口。
說起來好笑,「算了」本來就是華人一貫的處世態度,有好的一面不去計較,但是也有壞的一面息事寧人。
股票賠了就算了,可能是好事讓人看開一點,也可能是壞事,讓你繼續賠錢。失戀就算了,可能是好事讓人加速成長,也可能是壞事讓人情感扭曲。
死了就算了,可能是好事讓人解脫痛苦,但是通常是壞事讓人悔不當初。
死了就算了,可能是好事讓人解脫痛苦,但是通常是壞事讓人悔不當初。
把「算了」也應用在生死大事,對喜歡隨性的華人來說並不意外,卻很危險。
聖經說「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畢竟;我們的生命不是來自自己,不是我們說算了就算了。
活著呼吸一口氣都很無價,這是事實,不是感覺也不是感動,讓一切結束的「算了」,不是你我能決定的。
當然;這種「算了」的感覺是人之常情,當然包括基督徒(只要去讀約伯記就會讀到很多看不見的「死了算了」),然而;最終上帝還是指教了約伯「不能算了,要搞清楚」,以致約伯最後覺得「總算沒有白活」。
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會有「死了算了」的時刻,但是;相信上帝的人要祈求上帝賜下信心往前走,念頭要停在「總算沒有白活」才對得起親友和自己,烏雲終會過去,眼光定睛上帝。
願大家有美好的一天!(尤其在中華男籃最後一秒絕殺卡達以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