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

牧師小心,小心牧師……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最該自我檢討,經常自我質疑並時時接受公眾用最高邊標準審視的角色,那就絕對是「牧師」。

雖說職業不分貴賤,但是一旦有人背上「牧師」這個稱呼,我們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就該知道自己正坐在全世界最危險的位置上,危險性遠高於其他任何職稱,原因無他,因為牧師直接讓人聯想到上帝,在地球上,再也沒有任何其他稱號會有這麼神奇的作用(乩童不算吧)。
上帝是一切的開端,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當「牧師」會讓人聯想到上帝的時候,這個角色有多神聖並且多危險,簡直難以想像。
或許正因沒有人能夠真正扮演好牧師這個角色,所以我們才會聽到一句話說:「牧師也是人……」,當人們這樣說的時候,恰恰說明了沒有人有能力扮演這樣 一個吃重的角色,因為我們都是人,就連保羅和巴拿巴這種初代使徒,在滿有能力醫好瘸腿者而被人當成神來拜的時候,他們也斷然拒絕,並且強調「我們也是人, 性情和你們一樣……」。
遺憾的是,這個時代,我們這些牧師一面享有信徒對我們的特殊尊重,一面卻又強調「我們也是人」來減輕人們對我們的期待,我們喜歡這個角色的榮耀卻討 厭這個角色的重量,我們最佳的逃生路徑就是不斷告訴大家我們有多麽辛苦,我們有多麽不容易……我們似乎忘記,耶穌從來沒有為了十字架而訴苦~「喔,那是因 為他是耶穌……」我忘了,這是另一個常用的藉口。
所以,牧師,真的請小心。
我們不能因為信徒有期待,就真的跳進一個萬劫不復的陷阱。沒有人是故意的,但事實上,就是很多人會把他對權威的態度投射在牧師身上,用很高的標準在 看待我們,有人是善於挑戰,所以處處挑惕批評,把他過去跟師長父母甚至對抗政府的情緒轉移到牧師身上,讓牧師動輒得咎,進退二難。也有人選擇盲從,把一般 性的尊敬高舉到「神明」層次,經常說「牧師代表上帝」,這是傳統教會的盲點。
實際上,最常見的狀況其實是第三種,就是「由愛轉恨」,過去跟牧師是莫逆之交,但是久了之後產生失望與失落,把一些不切實際的眼光放置在牧師身上,這些反應對彼此都產生負面效應。
在傳統文化中,牧師的言行不斷被放大,會友對牧師生活方式有很多想像的期待,從食衣住行到兒女教育,還有牧師的休閒娛樂與生活方式,都會品頭論足, 這也導致牧師產生二種心態,第一種就是「逃避」,就是不想要求自己,也不喜歡被評論,所以就消極逃避,任憑會友指指點點,自己不願意用更高的標準自我要 求,甚至跟會友產生對立的情緒,最後導致教會分裂。
第二種則是「認命」,反正走上這條路就讓會友予取予求,我們盡量滿足大家的期待。殊不知,這樣只是害到下一任牧師,讓彼此的緊張轉移外人而已,嚴重 一點也會帶來傳道人的精神與心理疾病。牧師自己要小心,一方面我們必須拒絕「上帝代言人」的特殊身份,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承認全職呼召的特殊性。
這是一個「信徒皆祭司」的時代,聖殿幔子已經裂開,信徒都可以直接跟神禱告,不用透過牧師,牧師必須清楚教導信徒,不要暗示自己的超然,會友尊重傳道人是他們的格調,以此表示他們對信仰的慎重。傳道人趁勢拉抬則是自身的卑劣,表示我們滿腦子中世紀思想。
既然成為傳道人就格外謹慎,努力成為信徒榜樣,但不能失去自我,這是一輩子的事。另一方面,基督徒也請小心牧師,不要盲從,不要高舉。牧師這個制度不要說是聖經,就連大家上網查一下也根本沒什麼資料,幾乎都是廣義地用「聖經中的領袖」為牧師定調。
更糟的是,聖經裡根本沒有牧師這個「職業」,所以當然沒有什麼「指南」可以參考,多數的人都說自己效法保羅,但是保羅旅行佈道,今日教會卻以「牧會」為主,差異甚大。
一般認為,牧師就是直接由天主教的神父改版而來,性質神似,只是可以結婚,正因如此,基督徒還是保留了天主教的「教皇」思想,公認教會的老闆是牧師,為了制衡這個制度,長執就扮演董事會角色決定牧師去留,像這樣偏離聖經的運作當然發生很多遺憾。
時至今日,教會主流就把牧師當CEO兼任上帝發言人,教會轉型為企業,牧師的薪資與退休主要還是看「業績」或「貢獻度」,種種偏離聖經的矛盾帶來不少混亂。

不管我們同不同意牧師這個角色的正當性,多數人確實對牧師有著既定印象的認知,在我們循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宗教改革軌跡前進之際, 一方面基督徒必須淡化牧師的「神格角色」,一方面也必須支持所有清楚蒙召的全時間傳道人專心祈禱傳道,讓這些人忠於「職分」而非忠於「職業」。



https://weproclaimhim.com/?p=4807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