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大概是我們文化中最普遍的現象。
勸他想開一點。。。
勸他不要那麼衝動。。。
勸他少喝一點,少吃一點。。。
勸他不要那麼悲觀。。。
勸他不要那麼難過。。。
勸他要對老婆好一點。。。
我們真是超級會「勸人」的,但是認真想一想…有用嗎?
幾乎都沒有用。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我們勸人的內容幾乎都是人家「已經知道」的東西,甚至是老生常談,更好笑的是,我們還會用「底下要講的話,我相信你已經知道了,不用我再講,但是我還是要講…」厲害吧…硬是要講就對了。
勸人有用大概只發生在規勸者對受勸者極有影響力的情況下,或許有機會,不然就是奉勸的內容是當事人沒想過的,那也有可能,否則,多數的勸告只是隨風而逝。
所以,我們要問,除了勸人,到底有沒有更具體的助人方式呢?
其實是有的!
那就是「救人」。
基督徒之所以不覺得聖經是勸人為善,就是因為世界上太多勸人的道理,基督信仰是救人,不單只會勸人。
勸人固然重要,救人更是根本。
所以與其勸朋友這樣那樣,不如想一想怎麼救他。
怎麼救呢?當然要學耶穌。
1. 不講理
這是一種逆向操作,愈想講道理的時候愈要閉嘴,不講理的話要講什麼呢?就是要講「情」,也就是聖經講的愛,要盡量讓對方講,不管好壞對錯,只要他肯講,很 多事情就比較容易過去,那是一個不可免的過程,我們愈禁止他講,那個過程就愈久,他想哭就哭,想氣就氣(想死當然不能就死),只要不傷害別人跟自己,情緒 抒發出來不是壞事,多一點理解,少一點道理,對彼此都好。
2. 不定罪
「勸人」勸不聽,下一個動作往往就開始「定罪」,我們會發現耶穌不定罪,所謂「不定罪」指的不是「除罪化」,因為聖經明明說上帝不以有罪為無罪,上帝不是 假裝若無其事,而是用「赦免」來處理罪,所以約翰一書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必要赦免,就連舊約十惡不赦的亞哈王向神認罪都得到減刑,所以基督徒真的想 勸一個人就要先拿去「定罪」的陷阱,幫助對方不要活在自責當中,而是向上帝支取恩典來走過低潮。舉例來說,與其勸一個覺得自己不孝的人不要難過,不如陪他 聊聊親人的往事,讓他想想親人會希望他以後用什麼方式過日子,引導他走向上帝的旨意。
3. 不放棄
勸人到最後不是放棄就是翻臉,只會加深彼此的無助感,關心一個人不是只會勸他這樣那樣,而是持續陪伴他,為他禱告,讓上帝引導他。
勸,當然要勸,聖經還是有很多勸人之處,不是不能勸,而是要適可而止,小心勸人變成煩人,那就適得其反啦!
幾乎都沒有用。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我們勸人的內容幾乎都是人家「已經知道」的東西,甚至是老生常談,更好笑的是,我們還會用「底下要講的話,我相信你已經知道了,不用我再講,但是我還是要講…」厲害吧…硬是要講就對了。
勸人有用大概只發生在規勸者對受勸者極有影響力的情況下,或許有機會,不然就是奉勸的內容是當事人沒想過的,那也有可能,否則,多數的勸告只是隨風而逝。
所以,我們要問,除了勸人,到底有沒有更具體的助人方式呢?
其實是有的!
那就是「救人」。
基督徒之所以不覺得聖經是勸人為善,就是因為世界上太多勸人的道理,基督信仰是救人,不單只會勸人。
勸人固然重要,救人更是根本。
所以與其勸朋友這樣那樣,不如想一想怎麼救他。
怎麼救呢?當然要學耶穌。
1. 不講理
這是一種逆向操作,愈想講道理的時候愈要閉嘴,不講理的話要講什麼呢?就是要講「情」,也就是聖經講的愛,要盡量讓對方講,不管好壞對錯,只要他肯講,很 多事情就比較容易過去,那是一個不可免的過程,我們愈禁止他講,那個過程就愈久,他想哭就哭,想氣就氣(想死當然不能就死),只要不傷害別人跟自己,情緒 抒發出來不是壞事,多一點理解,少一點道理,對彼此都好。
2. 不定罪
「勸人」勸不聽,下一個動作往往就開始「定罪」,我們會發現耶穌不定罪,所謂「不定罪」指的不是「除罪化」,因為聖經明明說上帝不以有罪為無罪,上帝不是 假裝若無其事,而是用「赦免」來處理罪,所以約翰一書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必要赦免,就連舊約十惡不赦的亞哈王向神認罪都得到減刑,所以基督徒真的想 勸一個人就要先拿去「定罪」的陷阱,幫助對方不要活在自責當中,而是向上帝支取恩典來走過低潮。舉例來說,與其勸一個覺得自己不孝的人不要難過,不如陪他 聊聊親人的往事,讓他想想親人會希望他以後用什麼方式過日子,引導他走向上帝的旨意。
3. 不放棄
勸人到最後不是放棄就是翻臉,只會加深彼此的無助感,關心一個人不是只會勸他這樣那樣,而是持續陪伴他,為他禱告,讓上帝引導他。
勸,當然要勸,聖經還是有很多勸人之處,不是不能勸,而是要適可而止,小心勸人變成煩人,那就適得其反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