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過無數跟福音有關的影片,我從未看過像『阿爸』這麼『兼具智慧與爆發力』的好片子。
『見證』向來是教會傳福音的主力,因為『真實』而且『零距離』是對華人傳福音最有力的利器。
問題是,作見證的人必須具備很多條件,有些見證很有爆發力,但是說的人不夠有能力呈現,一個會說故事的人說一個好聽的真實故事就構成了『好見證』。 但即使這樣,還有另一個挑戰,就是說了太多遍以後,說的人會『感覺鈍化』,漸失感染力,這是普遍又合理的現象。
於是,『影像』成了說故事的另一個思考,因為可以事先過濾故事本身以外,還能架構說故事的方式,而且鏡頭說故事又比口述更細膩,更有感染力,更能還原真相,最重要的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不管對誰重複故事都有穩定的品質。
然而,優質影像卻是可遇不可求,一方面是優質影像的成本極高,產品既然不是商業考量就很難以大成本製作再從市場回收,就算不去考量經濟成本,說故事的人能不能用鏡頭還原當事人的感動不無疑慮,因為說故事的人畢竟是外人。
最後則是關鍵故事難尋,你可以虛構一個故事大受歡迎卻會少了見證的『真實感』本質,你要發現一個跟整個時代有關的故事並不容易,教會界過去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拍片段故事,而且說教意味還是很濃,缺少影像本質的藝術渲染力,也就是說,福音產品往往缺乏美感,這是被很多條件限制的結果。
要達到夢幻級的福音產品等級,必須是當事人自己說的故事,才可能親切自然且深刻,同時這個故事必須跟整個時代有關以外,故事情節還必須切中時代議題,最庸俗卻又最必要的條件則是要有足夠的經費去完成這個作品,然後觀眾會有意願進場去看。
要滿足上述條件只能妄想一部福音紀錄片,主角本身的經歷要夠戲劇化,劇情又要跟會眾有關,俱有延伸討論性跟完整福音性,然後當事人願意挺身而出,不怕丟臉,還要有足夠的專業跟經費去完成。
你可以想像,這有多難。
當我看完『阿爸』,你可以理解我受到的『驚嚇』,怎麼可能?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尤其過去很難見到的『美感』。
上帝透過洪一峰先生揭開台語歌的序幕,那是過去百年的時代共同記憶,故事內涵包括那個時代對下一代的高度期待,包括那一代的感情無奈,包括二代之間說不出的血脈相連,包括疏離三十年以後的團圓悸動,然後所有的議題都是因為上帝的介入而逆轉,這根本是上帝的劇本,觀眾要關切每一個議題都無法切割福音,在洪一峰先生即將結束他戲劇性一生的時刻,上帝輕描淡寫地介入這個家族,就改寫了整個家族的自我詮釋。
百年十月推出,加上洪家兄弟仍是一線藝人,給了教會一個絕佳的福音機會。
這就像滿座的影院為教會留了貴賓席,不入座,根本對不起自己。
『音樂』與『家庭』是二個教會界長期苦心經營的熟悉元素,電影『阿爸』幫我們把這二個元素放大,讓教會外的群眾看到『我們有寶貝在瓦器裡』。
把人帶進電影院,看看會發生什麼事。(票房盈餘捐給基金會)當然,我們也要準備好自己,看看群眾看完電影進教會,會發生什麼事
。
貴賓席已備,請君入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