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

要是有錢就好了

何等真實的感受啊!每當要繳信用卡款跟一大堆帳單的時候,我們就會這樣想。
或許很多網友習慣量入為出,所以不會「按月感慨」。不過;當有意外花費的時候;相信這個感受還是會跑出來。

家裡有人住院的時候;誰不想住頭等房?
被開罰單的時候;誰不希望毫不在乎?
房屋要修的時候;誰不盼望裝潢升級?
要做假牙時候;誰不夢想直接用象牙?
修車的時候;誰不想乾脆買新車?
電腦故障的時候;誰不想升級最新產品?
出門辦事;誰不想順便來一頓好料理?
只是;這一切都要錢,就是這麼簡單。
幸好;這種意外只是偶而。

倒是只要聽聞人家出國旅遊,就覺得自己不孝,爸媽年紀一把也沒帶他們出國,別人小孩每年去世界各國迪士尼樂園,自己家小孩只能看家裡的迪士尼卡通,有的經濟能力稍好,有機會出國;拿著大包小包跟大家擠經濟艙的時候,不免偷瞄一下座位寬敞;還能躺平的商務商(頭等艙就回去作夢比較快),抵達目的地當然也會「肖想」一下位於景點的五星級飯店,而不是照個相再上車到郊外住「號稱四星級」的平民旅館。

看到同事展示新買的數位單眼相機或是最新的手機以及其它科技產品,總是「平常心」對自己說:「我的可以用就好,反正獎賞在天上」。
其實;心底深處那微小的聲音總是呢喃着:「要是有錢就好了」。

我們總是被教導要知足,所以;拼命壓抑着那個熟悉的聲音:「要是有錢就好了」,只能告訴自己不要想,然後非常自信「有錢人也不快樂」,只是;午夜夢迴總有個遙遠的呼喚迴盪在耳邊:「要是有錢就好了」。

我們視為得勝;卻很可能是壓抑,甚至是自我欺騙,也可能是酸葡萄。

「要是有錢就好了」確實能解決很多問題,我們其實不必假裝「有錢沒用」,當我們過著「知足」跟「簡樸」的生活,不代表「有錢沒用」,如果我們的經濟只是「小康」,基本上一定會有很多機會浮現「有錢就好了」這種念頭,這是很正常的反應,我們不必排斥它,更不必「奉主的名斥責它」(你總不能在肚子餓或是嘴巴渴的時候奉主名斥責它吧?!)
我們只是需要更深刻去分辨,究竟「我們需要口袋更多錢?」或是「我們沒有好好管理口袋裏的錢?」

上帝之所以沒有應許每個信徒一定很有錢,甚至還感慨「財主很難進天國」,是因為「富足」往往是一種阻礙,富足容易帶來痲痹跟慵懶,也會讓人失去儆醒,所以「富足」有好處,也同時確實是上帝使用的一種賜福管道,我們不必排斥富足跟成功(很多基督徒誤以為一定要受苦,那也是另一種極端的錯誤觀念),不過;富足也有很多缺點,這是絕對的,容易讓人失去很多成長的機會,讓人安逸怠惰,我們也千萬不要高舉「富足」。(『成功』也是一樣的,有很多好處,但是也有很多陷阱)

所以聖經的立場就是「神所賜的福,不加上憂慮」,也就是,或有餘或不足,上帝都會從中給我們好處,祂會決定該給你多少。
只是;老話一句:「多給誰,就像誰多要」,「多」有「多」的責任啊,所以上帝永遠是公平的。

如果我們有了答案:「我需要更多錢」!那麼就跟神禱告,看上帝怎麼帶領。

上帝給不給?沒有人知道,但是;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所以千萬不要財迷心竅上了詐騙集團的當,以為「您中獎了」就是上帝的回應(過去我身邊有過這種悲劇)。
也要小心聽很多「上帝供應」的見證,畢竟「見證不是真理」,萬一你正好跟神求更多錢的時候聽見感人的見證,你很可能會「對號入座」,認為這種「優惠」也會臨到你,這是危險的,會產生「幻聽」,自己認為上帝有承諾,日後會很生上帝的氣。

如果你自己有過「上帝使你經濟富足」的經歷,講的時候也要小心,只能陳述事實,不要「暗示」聽的人,甚至還掛保證「我可以,你也可以」,很容易絆倒人(我身邊就有親人生病被基督徒保證上帝會醫治後來卻過世的例子,害他們痛恨這個信仰)。
說來說去;很少人會作第二種思考:「檢討自己有沒有好好管理口袋的錢」。

多數人都認為「我需要更多錢」,只是;「更多」是多少?我們這次要的數字跟下次會一樣嗎?只會更多吧?不然就不會有「貪得無厭」四個字。

慾望是無窮的,萊特兄弟當年想的是「我要是會飛就好了」,現在我們不但會飛,而且是好幾百個人一起飛,飛的時候還有電影可以看,我們更快樂嗎?當然!但是;也更忙碌,所以;「滿足了一個願望,還會有一千個在後面等」絕對是真的。

要是有錢就好了,確實可以立即解決眼前的痛苦,但是;通常不會解決「真正」的痛苦,更不會解決「未來的痛苦」。

就算我們有機會咸魚翻身,整個升級為有錢人,那也只是「換一種煩惱」而已。
所以呢,可以求神給我們更多錢,但是那通常不是一個最理想的禱告,只能「救急」很難「根治」。

急的時候,可以禱告多一點錢,但是別忘了危機過後還是要診斷「不夠的原因」。
「要是有錢就好了」,其實是一種「找出問題在哪裡」的微聲呼喚!

有了成熟的性格才能「或有餘,或不足」都知道如何應付,這樣才是神所賜的平安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