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台灣第一家鹽酥雞---使徒行傳第一~二章

「台灣第一家」鹽酥雞是每個夜市必備的小吃,就從這裡開始,配上珍奶,展開了台灣的美食王國之路,多年下來;台灣也真的逐漸從電腦業轉向創意美食。

標榜「台灣第一家」就是強調正統,代表一種跟肯德基不同的台式炸雞口味,而且;雞排歸雞排,對不是鹽酥雞,一個夜市可以有好幾家鹽酥雞,甚至可以不必叫「台灣第一家」,你可以加蒜頭,可以加九層塔,口味各家不同,但是鹽酥雞就是鹽酥雞,客人不會搞錯,除非有一天
大家不吃鹽酥雞,那就讓它壽終正寢(反正也不健康),但是只要到鹽酥雞,就是有它的歷史定位。

基督信仰也是這麼回事兒,真理就是真理,大家可以為了洗禮儀式爭得面紅耳赤,為了預定論跟自由意志論互不相讓,但是這只是誰才是正統鹽酥雞之爭,無損彼此對鹽酥雞的認定。

市場上除了鹽酥雞還有蒜頭雞、手扒雞、甕仔雞……不是不行,但是不能硬凹自己有是鹽酥雞的一種。不然,對臺灣不熟的老外逛夜市的時候一定很暈,因為口味差異過大,根本不是同一種,唯一的共同點只剩下「雞」。

沒有好好讀過聖經的慕道朋友對於當今的臺灣教會路線應該也很暈,因為除了「基督教」或是「耶穌」這個名字以外,你會發現整個信仰的方向根本就不同。

「正統」的基督信仰當然是建立在「聖經」範圍,我們稱為「唯獨聖經」,因為一旦承認「有些重要的奧祕」沒有寫在聖經裏,那整個信仰就不受規範而可以天馬行空,每個人都可以「神對他」,每個人都隨己意解釋聖經,那當然天下大亂。

真正的基督信仰到底信什麼?高舉什麼?這是有一套嚴謹的明的,這才是負責任的作法,所以你我可以確定我們所信的,跟耶穌當年所示的,毫無偏差,如果把「堅持聖經真理」與謹慎理解上帝話語的態度曲解成「宗教的靈」,這個信仰就走不下去了。

所以;建立在聖經的信仰當然相信神蹟奇事,只是不會把神蹟奇事當成信仰主調而追求特會跟靈驗的講員,這跟鹽酥雞可以加蒜頭,但是不會因為加了蒜頭你就他是蒜頭雞是一樣的道理,聖經對於神蹟奇事不會無限放大。

你也不能因為吃鹽酥雞舔了手指頭,就你吃的是手扒雞,同樣地,我們不能因為上帝確實賜福某些需要的人,就開始主張貧窮是咒詛,耶穌是富人,我們不反對成功,但是不會主張基督徒會成功是一種確切的神學。

當一個信仰主張能力研習營,還鼓勵大家帶錢來撒種,暗示大家上帝會解決財務問題,這就跟財神爺差不多了,如果來一百個,上帝只解決一個的財務問題,就呼攏了其餘九十九個,如果百發百中「很靈驗」反而讓人百分百肯定上帝就是財神爺,更是誤導信仰,讓人對真正的上帝沒興趣,只對「如何發財有興趣」,這就是人性,上帝可不會被人性利用,用這種方式認識的上帝危機重重,我們只能禱告這些人盡快回到真理的路上。

信仰有很多神秘經驗,會發出敬拜讚美,卻不代表我們主張可以任意想像,走向「神秘主義」,認為只有方言可以分辨誰是基督徒,我們也要警告人文主義的敬拜讚美以神之名樂自己,把敬拜變成演唱會,把講台變舞台。

民間信仰因為沒有精準的教義,當然只能聚焦超自然,這跟耶穌強調的道路、真理、生命完全不同,比鹽酥雞跟肯德基差更大。

想明瞭這一切,一定要回到「台灣第一家」,研究配方,教會歷史的台灣第一家對是「使徒行傳」,因為使徒行傳記載教會如何開始,聖靈如何運行,使徒行傳改變了歷史,使徒行傳本身的重點之一就是「改變」。

921改變了南投,911改變了紐約,地震改變了基督城,海嘯改變了本••••••
同樣地,使徒行傳也記錄了一個世界巨大的改變。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改變能跟使徒行傳裏記載的改變相比,不但因為這些改變扭轉了人類歷史,更因為其中每一個改變都跟你我目前生活息息相關。

用「改變」來看使徒行傳會讓你更加了解這卷書也更清楚使徒行傳對現代信徒的意義。

第一章記載了耶穌升天,並且宣告要再來。
這個改變何等巨大,這一章向世人示範復活的生命是改變的生命,耶穌帶著新的身體升天,然後宣告會再來改變世界,改變你我,這是難以置信的改變,讓我們活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依然大有盼望,這個改變是從使徒行傳第一章開始的。

第一章預告了聖靈的降臨也預告了教會的誕生,更預告了「從耶穌之後,就是『傳福音』的時代,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從此;人類歷史進入了巨大的改變。

15到當時只有120人,如今;教會遍地開花,歷經幾千年而不墜,我們認定的復興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而不是單一教會組織的興盛與壯大,因為某個時期或是某個組織曾經有多少人相較歷史都只是一個小小浪花而已。

今日基督徒腦中浮現「復興」的時候,不能跳過使徒行傳第一章的記載而只注視自己當代的短暫燦爛。

第一章最後也記載了一段有趣的插曲,到門徒依循傳統抽籤抽出了一個名字來代替上吊的猶大,不是不可以,只是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新時代來臨了」,上帝沒有重用他們「依循古法」選出來的人,所以這個抽出來的名字---馬提亞就再也沒有出現了,上帝在不久的將來親自揀選了一個激進的逼迫者掃羅(後來改名為「保羅」)讓他改變了歷史,這個插曲放在第一章最後等於暗示着新舊時代的交替。

第二章記載了聖靈的降臨,這實在太關鍵了,這是舊約重大應許的實現,而且立即改變了當時社會(請注意,不是只改變教會,而是改變社會,因為最後一節:「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這是信仰對社會的巨大影響)從此,信耶穌的人接下「真以色列人」的棒子,開始與神同工,改變世界。

如果;今日信徒對聖靈的工作感到困擾,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聖靈的工作會「改變世界而不是改變教會」,我們才會關起門來在教會爭論不休。

但是不管我們怎樣看聖靈,依然持續照旨意在今日工作,改變世界,也改變你我。

讀了使徒行傳你不會認為聖靈只是讓人倒下去的能力而已,而是看見聖靈讓世界翻轉的能力。

至於;倍受爭議的「方言」,一開始確實是聽得懂的「別國的語言」,難怪只要講到「方言」,都要強調「翻方言」,沒人翻譯就不要,這個簡單的原則被今日許多教會違反,令人不解,從使徒行傳看聖靈第一次降臨就不是帶來混亂,而是帶來「驚奇」,當時的人都驚訝為什麼這群人會自己地區的語言,顯然;第一次的聖靈充滿是打破自從巴別塔以來;人與人之間的「語言分離」,使人重新「合一」,也就預表了信徒未來在天上的合一,掌握這個原則就可以知道「方言不可能帶來混亂而是帶來合一並且帶來真正的福音」。

到混亂,當時確實因為這個「大驚奇」而生混亂,13節還有人譏誚他們是「新酒灌滿」,如果你想像成一堆人倒在地上,有些人口裡還發出動物的聲音,許多人大喊大叫,令人目瞪口呆,那應該是你參加過一些類似的聚會,因為如果你仔細讀聖經,5-13節敘述的「混亂」是,這些人居然用各種不同的音談論上帝的作為,那種不可思議有人難解地表示「莫非喝醉?」而不是現場真的很亂,所以,我們從來不認為聖靈的工作是明顯的「混亂」,滿有靈恩經驗的保羅反而強調基督徒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甚至禁止公開場合講方言,以免人家覺得我們不正常,基督徒聚會如果一團亂只是羞辱主的名,這是使徒行傳顯示的真理。

至於;如何回應「莫非喝醉」的質疑?14節開始;彼得跟使徒就站起來「釋疑」了,這真是非常負責的作法,當有人質疑,我們就明,如何明呢?從17-40節的大篇幅明中,彼得明顯引用舊約聖經,而不是提出沒聽過的「恩膏理論」,這對信徒是很重要的,聖靈是上帝的工作,不會違反上帝過去的工作,因為神一直在工作,所以只有「延續過去」才是合理的,神會作新事,但都是跟整本舊約一脈相承的,也就是耶穌自己的,他不是廢掉律法乃是成全律法。

一個不讀整本聖經的基督徒,不可能真正認識神,傳出來的道也理所當然變成「道理」而不是「貫穿古今的真理」。

方言只是印證聖經真理,不可能違背聖經真理。

(第三章記載的改變更精采,明日繼續,這個系列會把使徒行傳講完,請大家今天有空先仔細讀一下第一章跟第二章,細細品味,神的話真是大有能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