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

很優秀卻不快樂?


來到美國服事將近一年了,感觸最深的就是這裏的下一代華人幾乎都有「很優秀卻不快樂」的一致傾向。

「優秀」主要來自遺傳,二岸頂尖人才匯聚加州以及全美,但是優秀的同義詞卻也是「競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林書豪成長的舊金山灣區矽谷,難怪林書豪也說他高一的時候,鄰座同學就自殺了,這種悲劇一直到現在都還在持續,如果不是身歷其境,真的難以想像。
北美優秀華人的第二代幾乎都讀名校,這也是難以想像的,真的非常厲害,除了基因,加上父母用心栽培,孩子們個個都氣質非凡同時很有禮貌,多數人也都文武雙 全,典型華人模式,就像林書豪除了打籃球也拉小提琴,並且多數孩子家境也還不錯,如果不是近距離相處,實在很難理解他們還有什麼原因不快樂。

追根究底,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父母從小都把精力放在「能力」的培養,琴棋書畫無不涉獵,但是對於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反而琢磨不多,父母照顧的是生活起居,雖然也很關心快樂指數,但是無形中的高期待還是讓孩子成了「高成就,低成就感」的詭異一族。
高成就指的是外在,就是名校與頭銜,資優及高材生,本來,這些成就背後理應伴隨同等的成就感才對,但是事實卻非如此,這些高手幾乎都有「不知為何而戰」的 迷思,他們可以瞬間取人首級,卻不知這麼做意義何在,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解出最難的數理,但是卻解不開心裡為什麼不快樂的謎團。
相較之下,卻有許多低成就的人擁有高成就感,因為他們的內在豐富。
一個所謂「鄉下孩子」可能因為跟家人之間的良好互動而讓他無憂無慮,從小滿足到大,但他可能連名牌都認不出來,也從來沒有去過昂貴的餐廳也沒搭過高貴的汽車,他在鄉野間騎摩托車就已經如沐春風。

所以,高成就感的滿足實在是來自「親密關係」。
什麼是親密關係?
1. 不需要假裝的自然關係。
2. 不那麼重視對錯而更能感受自己被在乎與重視。
3. 所有的感受都被允許表達的透明關係(就是生氣也不會被瞪或被罵)。
4. 第一時間就讓對方感受到喜怒哀樂的一種關係(不是一週或一個月談一次話,對方只問『最近好嗎』讓自己無從說起的那種…)。

家人之間都會彼此關心,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那是「理智感受」不等於「實質感受」,我們都「知道」家人之間的愛(因為父母實在做了太多事來證明自己愛小孩,這是難以否認的),但是我們未必感受到同樣份量的深度關切。
當一個感覺自己被愛的時候,他對「愛他的人」期待是很高的,他希望自己得到言語與許多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擁抱)的肯定,還希望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在當下被 理解,更需要對方花很多時間在自己身上(看談戀愛的人就知道),但是在華人的親子與夫妻關係中,我們基本上是很拘謹的,都要被愛者自己去感受,於是「疏 離」就發生了…
請大家自己體會到底什麼是親密關係…
如果我去你家,您的孩子會熱情出來招呼,而且不是基於良好的家教而是他對客人有熱情,那麼,他通常是快樂的,這當然不能作為刻板印象但也不失是一個觀察指標。
快不快樂,彼此其實是知道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