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怎講?
請大家回想,小時候的粗茶淡飯是不是反而知足?
一年一次的過年新衣與紅包豈非幸福?
從事青少年關懷多年,真的覺得「無能」來自「享福慣了」,這不是誰的錯,就只是時代的特色。
雖然我們不是活在紅樓夢的大觀園時代,家家戶戶有佣人與丫鬟,但是這一代孩子衣食無慮卻是真的(因為父母都扮演了管家的角色),他們的壓力主要來自「競爭」,是華人文化中飽暖以後的必然思維,吃飽喝足的下一步就是功成名就,追求奢華與名牌,不然活著幹什麼?
但是這種追求卻形成了內在的空洞化,加上父母都把時間花在生活照顧上,所以彼此的情感反而疏離了。
想想過去的農業社會,為了認識字,長輩可以走好幾個小時去上學,同時還要照顧弟妹也貼補家用,表面看起來是圖個溫飽,但實際上卻同時滿足了心靈的「上 進」,因為至少知道「為何而戰」,所有的動力都是「由內而外」,學校也相對輕鬆,不必思考「引起興趣」,因為沒興趣的根本不會來學校,所以整個學習氣氛是 大環境帶動的,是一種文化土壤。
那個時代,一面照顧家人一面養活自己在無形中就塑造了心靈的力量,最主要是養成了「負責」的性格,這是現代孩子缺乏的環境因素。
我們把「負責」變成一種品格教育而非生活方式,於是,孩子們的一切都是別人負責,他們只要在答案卷填上「負責」這個概念就可以了,請問,這要怎麼負責?
過去的年代,學費自己負責,洗衣服自己負責,連起床都自己負責,很少有人接送,沒人教也學會了負責。
只要看看孩子還有時間打電動就知道這是整個時代的問題,父母忙得團團轉,孩子卻是一邊站,連大學報到都是父母拉行李,小孩滑手機,這不是太好命,就不知道什麼是好命了。
簡單說就是「父母做太多」,剝奪了孩子生活學習的過程,然後我們再花更多時間去管理他們的「無聊時間」,這真是很詭異。
孩子真的很無辜,我們強迫他們上學,強迫他們寫作業,強迫他們補習,然後再用物質慰勞他們的辛勞,然後放假用「睡到自然醒」來補償他們,這樣他們會有自 律?設身處地想想,我們如果這樣長大,會是現在的樣子嗎?喔對了,我們做這麼多,然後還要罵他們「這麼好命,不會珍惜」,錯亂再添一筆!
結論就是,盡量讓孩子獨立,讓他們學會賺錢不容易,讓他們自己洗碗備餐,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管理時間。
我們「說」太多了,多數的父母都做到「耳提面命」的程度,但是情況只會更糟,請我們一起認真想一想吧!(尤其孩子還小的父母,你們是有機會的…)
雖然我們不是活在紅樓夢的大觀園時代,家家戶戶有佣人與丫鬟,但是這一代孩子衣食無慮卻是真的(因為父母都扮演了管家的角色),他們的壓力主要來自「競爭」,是華人文化中飽暖以後的必然思維,吃飽喝足的下一步就是功成名就,追求奢華與名牌,不然活著幹什麼?
但是這種追求卻形成了內在的空洞化,加上父母都把時間花在生活照顧上,所以彼此的情感反而疏離了。
想想過去的農業社會,為了認識字,長輩可以走好幾個小時去上學,同時還要照顧弟妹也貼補家用,表面看起來是圖個溫飽,但實際上卻同時滿足了心靈的「上 進」,因為至少知道「為何而戰」,所有的動力都是「由內而外」,學校也相對輕鬆,不必思考「引起興趣」,因為沒興趣的根本不會來學校,所以整個學習氣氛是 大環境帶動的,是一種文化土壤。
那個時代,一面照顧家人一面養活自己在無形中就塑造了心靈的力量,最主要是養成了「負責」的性格,這是現代孩子缺乏的環境因素。
我們把「負責」變成一種品格教育而非生活方式,於是,孩子們的一切都是別人負責,他們只要在答案卷填上「負責」這個概念就可以了,請問,這要怎麼負責?
過去的年代,學費自己負責,洗衣服自己負責,連起床都自己負責,很少有人接送,沒人教也學會了負責。
只要看看孩子還有時間打電動就知道這是整個時代的問題,父母忙得團團轉,孩子卻是一邊站,連大學報到都是父母拉行李,小孩滑手機,這不是太好命,就不知道什麼是好命了。
簡單說就是「父母做太多」,剝奪了孩子生活學習的過程,然後我們再花更多時間去管理他們的「無聊時間」,這真是很詭異。
孩子真的很無辜,我們強迫他們上學,強迫他們寫作業,強迫他們補習,然後再用物質慰勞他們的辛勞,然後放假用「睡到自然醒」來補償他們,這樣他們會有自 律?設身處地想想,我們如果這樣長大,會是現在的樣子嗎?喔對了,我們做這麼多,然後還要罵他們「這麼好命,不會珍惜」,錯亂再添一筆!
結論就是,盡量讓孩子獨立,讓他們學會賺錢不容易,讓他們自己洗碗備餐,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管理時間。
我們「說」太多了,多數的父母都做到「耳提面命」的程度,但是情況只會更糟,請我們一起認真想一想吧!(尤其孩子還小的父母,你們是有機會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