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人為何活著?(改變帶來醫治完結篇)


賺錢?
成功?
享受?
若是這樣,一個功成名就的人應該很快樂才對,事實上卻不是這樣。
一個人至少要有四種感覺,他才不會問「人為何活著」。


1. 覺得活著有意義
2. 覺得活著有目標
3. 覺得活著有滿足
4. 覺得活著有成就
如果你希望有這四種感覺,你就必須知道這些感覺怎麼來的。
1. 有意義的感覺是從「愛」來的
愛就是真正的親密關係,就是對這個世界有參與感,覺得自己屬於某個團體,跟身邊的人有健康的互動,有足夠的信任,得到足夠的支持,彼此的感受有充分的交流,這就是跟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2. 有目標的動力是從「界線」來的
一個人必須真正確定什麼是他要的,而不是別人「指示」他去爭取的,這樣;他才有真正的動力。華人社會往往要透過「外來壓力」(例如老師或家長)來「潛能激 發」一下,如此固然可以達成短期的驚人效果,卻不是一個人真正的動力來源,甚至還可能有反效果,造成「算盤效應」,推一下動一下。
一個人真正動力來自「上帝的旨意」,只有清楚知道自己為何被創造,活出自己的命定之福,誠如聖經說的「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理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線,發自內心願意為自己負責並且對上帝負責,知道自己能力的界線,這樣的人才會是真正有目標的人。

3. 有滿足的感覺來自能夠同時接受善與惡
這個世界既然不完美,我們就不可能有滿足,除非我們有能力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這種「接受」不是降低標準而是拒絕完美主義,承認我們都是「受造」的,我 們的天性就有瑕疵,這種承認不是「放棄」而是看清楚事實,並且全然了解我們需要上帝的幫助,我們愈體驗真理就愈不會定罪他人,這就是聖經說的「真理使人自 由」,真理不是為了定罪或是罪惡感而存在,真理是為了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有限,並且帶來我們成長的動力。
只有當我們一面不放棄真理,一面又能接受不完美,我們才能饒恕,也才有可能產生幸福滿足感。

4. 有成就的快樂來自我們扮演著成人的角色
一個小孩的滿足來自「別人的照顧」,但那不是成就感,真正的成就感來自於我們能夠照顧別人,當我們長大了,我們擁有專業與能力去回饋社會,我們就會有成就感,真正的成人不是在大家面前證明自己而是在整體社會運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發揮自己的才能。

想要擁有幸福自在的生活就要活在真理之中,我們必須清理自己的過去,過好自己的現在,規劃自己的將來。
有沒有什麼事件或是人物阻礙了我們的成長?有沒有什麼不愉快的歷史傷害了我們跟人親密的意願?生命中是否依然存在難以饒恕的人?我現在跟自己的關係還有跟別人的關係有沒有障礙?我真正的朋友在哪裡?
今天是最後一課了,希望過去四十天有助於大家對信仰與生活的整合,並且繼續勇往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