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8天探討社群癮-------第2章:大家看起來很熟,其實也沒那麼熟…


跟一個人熟不熟有差嗎?
千萬不要低估情勢,不但有差而且「差很多」。
沒辦法,人是群體的,可以直接稱為「活在關係中的人」。
就因為人天生在乎別人,才會有按個「讚」這種設計啊!
那麼,社群到底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還是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呢?
這真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對很多遠距離的人來說,答案是「yes」
對很多近距離的人來說,答案是「 no」

想想看,對於在伊拉克服役的軍人或是年邁無法旅行的長輩來說,透過群組知道家人每天的吃喝與行蹤,這是多麽奢侈的幸福。
但是,對於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要用line叫樓上的小孩下來吃飯,難不成是五星級飯店?一家人出去吃飯卻每個人都在滑手機,又是多麽遙遠?

所以很明顯,不是社群與科技的問題,而是使用者的問題。
但是整個來說,社群到底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還是拉遠了,非常難說。
不過,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虛擬的熱絡與真實出現的相處完全無法相比。
你從社群得知的訊息跟你真正跟這個人面對面談話完全是二回事兒。
想要充實地活著就要跟人真正的親密熟悉,想跟人真正熟悉就不能倚靠網路,這個邏輯應該沒有很複雜。

基本上,當一個人在網路上呼風喚雨之際,不等於他在現實生活可以好好跟人互動,虛擬的個性跟真實的個性可以相符但也絕對可以判若二人,網路無話不談,見了面可能還是回去滑手機丟表情。
當耶穌說彼此相愛的時候,他是捲起袖子洗門徒的腳,這是網路做不到的。
書中提到,以美國為例,每個人的臉書平均有338個朋友,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知己只有二個,甚至25%的人認為他們根本沒有朋友。
這真的很怪,因為以前找朋友很複雜,現在只需要一秒鐘,就有一堆朋友噓寒問暖,只不過,真心話還是聽不見就是了,這就形成奇怪的朋友定義,跟傳統很不一樣,有人說這是「延遲的孤單」,就是立即得到許多膚淺的互動之後,沈澱片刻還是空虛。

這種經驗也會影響信仰,如果我們的同在都是透過網路,那麼,我們對於神與人同在也會產生新的定義,我們會想像上帝對我們按讚,但是實際上還是很遙遠。
很多讚又怎樣?
好不好,我們大家來個約定,只要真正跟朋友與家人在一起,我們就把手機關震動,然後把畫面朝下,看都不看(除非在等重要的事)。
試試看,你會更快樂的!


明日預告:第3章 關於自拍這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