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遮蓋」…是「關係」還是「制度」?

玩過漆彈遊戲嗎?在槍林彈雨中掩護隊友挺進,不然就「聲東擊西」吸引敵方注意,這就是「掩護」,也就是所謂「遮蓋」的意思,電影動作片幾乎都有。

上週發文談到「遮蓋」引起許多討論,正反意見不一,主因就是對於「遮蓋」的定義。
正因聖經沒有「遮蓋」的用詞卻有遮蓋的實質,所以才造成混淆。
其實生活中,遮蓋無所不在,遮蓋作為一個事實是完全無法否認的,而且是非常正面並且有意義的,下雨要打傘遮蓋,這是天經地義的。

一個小孩長大,要不要父母遮蓋?(這時候,遮蓋就是保護引導)
一個職場菜鳥要不要老鳥遮蓋?(這時候,遮蓋就是提拔帶路)
一個初信者要不要成熟基督徒給予屬靈遮蓋?(這時候,遮蓋就是陪伴教導)
所以;遮蓋作為一種「關係概念」絕對必要,也皆大歡喜。
如果有心人士借題發揮,張貼文章主張「反對遮蓋」,身邊的人要不要「遮蓋」他?當然要!
怎麼做?把他找來約談訓斥?
這就是傳統教官的威權作法。

真正的遮蓋是與對方懇談,了解他對於目前的遮蓋是否有不舒服的感受,是否遮蓋到快窒息了?是否覺得這個遮蓋有問題?這才是真正的遮蓋吧!
遮蓋是好意,不必懷疑,遮蓋會變成制度也是一種保護,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當遮蓋已經越過關係變成制度,很容易就扭曲成「官僚」以及「階級」了。
如果責問對方對於「遮蓋」有何不滿,恐怕會讓人覺得「打官腔」。

所以;遮蓋的前提是「愛心」而不是「制度」。
遮蓋的目的是「成全對方」而不是「掌控對方」。

走過威權時代,其實;遮蓋正在用另一種全新風貌出現。舉例來說;這個園地經常發文,有沒有遮蓋?看起來沒有,因為「網路」不像電視台有「編審」,所以管理者想發文就發文,但是;實際上;眾多網友的回應就形成一種遮蓋,因為每個人用不同的角度來回應發文,這種遮蓋更加全面,也更落實聖經中的「彼此遮蓋」概念。

也就是說;網友不必俱有某種「權柄」才能發言,也不必敦請主教或教皇出面(以前可是真的要這麼幹喔…)來「整肅」,這就是網路特性,這就是更深入的遮蓋。
傳統「遮蓋」的做法就是任何事都要「請示核准」,確保萬無一失。

那個時代過去了;網路帶來另一種「平等」與「負責」,允許每個人發言,允許每個人真正的想法拿出來被檢視,不必像張顯耀把想講的話寫進遺言。
每個電視台跟媒體其實都有編審來「遮蓋」,但是還是常常出狀況,因為這個執行遮蓋的人有意願,有責任,卻未必有能力。

當教會強制執行小組長遮蓋組員的時候,往往有很多不滿跟是非,這時候如果搬出「順服就蒙福」真的會讓人錯亂自己回到明末清初。
沒人可以反對遮蓋這個「事實」,但是;真的要遮蓋,記得把「關係」放在「制度」之前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