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你累了嗎?」教會敬拜點點點…


「弟兄姊妹,敬拜神是這個態度嗎?讓我們再大聲一點…」
「弟兄姊妹,讓我們一起拍手…」
這些畫面,基督徒簡直太熟悉了,熟悉到都痲痹了。
每個主日,壓力最大的幾乎都是台上的人,包括牧師跟敬拜團,因為要負責讓大家「high」起來!


鼓勵大家有敬拜的熱情當然是好事,但是也很容易忽略:「敬拜不是一種動員」這個事實。
「強力動員」當然可以強化大家的敬拜,但是絕非根本之道,相反地;其實很多敬拜團的催情做法恰恰阻擋了或是混亂了會眾的敬拜節奏
深信我們都同意,「音樂」是上帝給人療傷的最佳止痛劑。
在台灣經歷許多傷痛的時刻,「詩歌」是我們跟民眾對話的最佳管道
詩歌也一直是基督信仰佈道的利器,更是教會敬拜的核心。
長期觀察關心教會趨勢的人都會同意,「敬拜」就是教會的「核子反應爐」,當一個教會的敬拜虛有其表或是死氣沈沈,那就像一個病人渾身貼上狗皮膏藥,卻沒有對症下藥。
台灣教會的敬拜經歷過傳統詩歌到敬拜讚美,目前很明顯走到一個瓶頸,雖然有熱鬧的樂器,有專業敬拜團,但是;整個敬拜往往是一灘死水,台上的人聲嘶力竭,台下的人卻意興闌珊,勉強帶起氣氛,卻對整個教會的體質沒有幫助。

追根究底,主要原因其實還是「敬拜體質不佳」。
敬拜團主領音樂底子不夠扎實,對音樂歷史非常陌生,只能鑽研技巧跟音符卻難以深入音樂的靈魂,所以敬拜形式一成不變,很快就黔驢技窮,只有快歌慢歌沒有更細膩的層次。
此外;對於「何謂敬拜」更是一知半解,雖然上過很多敬拜的課程,但是依然停留在聖俗二分的簡單思維,所以呈現「週間」跟「週末」的落差,甚至服事到力不從心,完全沒有「愈服事愈甘甜」的體會,只因為沒有把敬拜融入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模式。

敬拜若是不從「心」開始,不從「生活」開始的話,敬拜就只是一種「高舉基督的演唱會」,表面看起來屬靈,熱鬧完畢之後歸於寂靜,仍然是一場虛空。
也許,參與敬拜團的同工都該認真想一想,「我們真的幫助人敬拜神嗎?」「我們自己真的參與在敬拜中嗎?」或者,只是禮拜天的一個宗教儀式而已?
覺醒,就是改變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