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葛理翰與班尼辛──信徒的鑒戒

2018開春教會界最轟動的新聞就是佈道家葛理翰牧師的高齡逝世。葛理翰牧師堪稱美國最出名的牧師,也是最具全球知名度的牧師之一,事奉末期卻也是爭議最多的牧師。班尼辛恰好相反,一直以來他都充滿爭議,受到某些人尊敬的同時卻受到更多人質疑,原因就是他奢華的生活方式以及備受指責的福音內容。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班尼辛紀念葛理翰逝世的直播中,他居然承認自己的成功神學是錯的,這真是令人跌破眼鏡。一個65歲的牧者願意公開承認自己過去傳講的內容有問題,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基督徒最大的特色就是「承認自己是罪人」,就是「很會犯錯的人」,但是一直以來,牧者都比較喜歡做成功與幸福的榜樣,不是很能拉下臉作道歉的榜樣。信仰本來就是一個不斷修正成長的過程,我們不可能從信主的第一天就完全認識真理,也無法單單從上課就體驗真理,信仰成長必須配合生活經驗,從工作上班與為人父母等等過程來成長突破,「道」不能遠離肉身。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把信仰窄化成「宗教」脫離了生活,下場就不堪設想,等於斷絕了信仰成長之正途而鑽進了宗教的象牙塔。那麼,誰最容易在宗教迷宮裡徬徨徘徊呢?不要懷疑,答案便是「牧師」!牧師全時間處理宗教事務,一不小心就成了宗教燈塔的守護者,不是與世隔絕就是目光如豆,教導別人作光作鹽的同時,自己卻身陷繁瑣教條或忙著開永無止盡的教會會議,無法自拔。
葛理翰是偉大的佈道家,毋庸置疑,但是他全球奔波的過程也讓子女度過辛苦的歲月,在他過世之後,傳道人的家庭生活同樣再度引起注目。牧師畢竟不是超級業務員,牧師更不是把傳道當成事業,不眠不休,夙夜匪懈的工作狂,傳道人自己依然需要持續在真理上成長,需要隨著年歲漸長體會年輕不懂的真理,也要在多元角色中,體驗其中的不容易,因為上帝要的是「成熟的工人」而非「耀眼的工作」。
葛理翰牧師的貢獻與人品頗受稱讚,但是他晚年的信仰立場卻產生令人困惑的變化,由於他太希望每個人都得救,他愈來愈偏向「萬教共融」,在接受水晶大教堂牧師的訪問中清楚表明「任何宗教的人都可以是基督的身體,只是他們不知道……」他認為每個宗教最後都會自動歸向基督,對一個佈道家來說,你可以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妥協寬容,卻也是難以相信的信仰變節。
違反聖經對真理的教導,逐步走向普救論,讓這位佈道家飽受質疑。每個人的功過賞罰都在於主,所以我們只能根據客觀事實提出觀察,卻不可能妄自揣測上帝對每個人的評論。只能說,以他的身份地位與影響力,他晚年對信仰的詮釋不僅令人遺憾,他對廣大信徒帶來的負面效應更令人憂心。
至於班尼辛則是另一個極端,即便他真的大徹大悟,恐怕也難以扭轉他過去偏差教導造成的巨大傷害。他可以回頭,但是他無法一一告知那些相信他謬論的人一起回頭,甚至許多步他後塵的牧者傳道,依然執迷不悟,這種遺憾也只有交給上帝定奪。總而言之,一個教會領袖要帶出門徒可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非常不容易,但是要絆倒人或是誤導人走入歧途卻是輕而易舉,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從這二位全球知名牧者身上,信徒可以清楚看見,信仰不能跟隨明星,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不管多偉大的信徒領袖都可能失腳,甚至晚節不保,難怪有各樣恩膏的保羅「只傳耶穌基督並他十字架」,然後又自首自己是罪魁,明言「有誰軟弱,我不軟弱……」,甚至誇自己的軟弱而非自己的恩賜。
我們無權對這些牧者說好說歹,那是上帝的權柄,但我們確實可以從牧者身上多所學習,還原信仰本質。耶穌不是設立一個宗教團體,耶穌是救主不是教主,他更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主。後現代是一個界線模糊的世代,「不堅持」才是主流,「堅持」的人是逆流,異常辛苦。如果牧者把保羅視為榜樣,一起效法基督,我們就要帶領信徒勇敢走出去,而不是建立自己的巴別塔。
基督徒要打破教會之間的藩籬,以普世宣教為念,我們要向社會發聲,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把焦點放在羊圈之外,用生活見證去把人成熟地領到主面前,而不是「就地合法」告訴他人「殊途同歸」,不管你拜的是誰,耶穌都會自動接收,這不是聖經的教導而是人性的方便。
基督徒也必須省思自己的信仰內涵,不能譁眾取寵。著名的電視佈道家金貝克在監獄裡勤讀聖經,終於發現自己傳錯了,出獄後的書名就是「我錯了」三個字。班尼辛自白他認真讀經以後,發現他以前教導的根本不是聖經觀念。這些例子讓人驚訝,美國佈道家的聖經基礎居然如此薄弱,一般信徒豈能不膽戰心驚,勤讀聖經?
佈道家忙著四處奔波,開會籌備,人脈無限,應接不暇,不要說讀經禱告,就連家人都聚少離多,這恐怕已經是「宗教現象」,只是一種專業,卻偏離了信仰本質。傳福音是每個基督徒的責任,不是交由專家負責。不管您所認識的牧者結局如何,那還是他跟神之間的事,每個信徒只能好自為之,專注於自己的信仰實踐才是!

https://weproclaimhim.com/?p=92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