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0日

對聖經的不同立場會影響得救嗎?---「聖經偷偷問」之4


對聖經有疑問就等於不信上帝嗎?
或者應該反過來說「因為不信上帝,所以才對聖經有疑問」?

這個現象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傳統以來,教會不鼓勵大家對聖經發問,甚至「不准」大家發問。

「信就信,問這麼多幹嘛?」
「要信就信到底,有這麼多疑問就是沒有真正信…」
我們可以接受未信者挑戰任何問題,卻不喜歡受洗者還在發問,這就是教會奇怪的文化。
曾經有會友質疑,耶穌的五餅二魚真的有五千人來吃嗎?
一聽就讓人覺得他懷疑聖經的真實性,但是他接下來卻繼續問「那個時代沒有麥克風,五千個人怎麼聽講道…」
仔細一想,恐怕這個人才是認真讀聖經的人,正因他嚴肅以待才會問這麼具體的問題,這樣問,絕不代表他不相信而是他很困惑。

可惜,我們的文化是:「上面人說了算,不舉手發問就是乖寶寶」。
在這種背景之下,萬一「高層」答不出來,那就有損皇威,面子掛不住只好私下整肅,難怪基督徒會有一種錯誤印象:「一直發問的不是好基督徒」或是「質疑聖經會有罪惡感」。

幸好,隨著時代演進與資訊發達,我們愈來愈允許探討,其實使徒行傳17:11節為這個問題做了很好的詮釋:「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顯然,甘心領受的態度帶出來「天天查考」的行動,然後透過分辨來確定「這道是與不是」,保羅是透過這個過程得出一個結論:「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可見,甘心領受的心是會帶出正向質疑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相信聖經始於上帝會對人說話,在這個前提下,我們的發問是健康的,當我們願意透過聖經來認識上帝,我們的「不解」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因此,只要你確定自己是基督徒,對於聖經的立場不同還是會被視為基督徒。
問題在哪裡呢?
問題就在「你認為自己是基督徒」卻不相信聖經的核心價值,那就慘了。
舉例來說,有一種基督徒,不相信耶穌死裡復活,只相信耶穌的精神,他跟隨的是耶穌的精神,其實只是觀念上認同基督教不錯而已。
還有一種基督徒,認為基督教是好的,但是「神蹟」太誇張,什麼「變水為酒」「行走水面」「五餅二魚」都是後人誇大耶穌的神力,是一種吹捧,他們不屑,所以他們是「理性的基督徒」,只不過,不相信上帝會行神蹟的基督徒只是自我定義的基督徒而已。

「基督徒」三個字不是當事人自己說了算,也不是表現良好,心地善良就是基督徒而是用聖經作準則來評估我們對信仰是否有正確的認識。
當我們自己決定聖經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扮演上帝了,不是嗎?
聖經是從上帝的眼光看歷史,不是神話也不是民間故事,聖經關乎我們如何透過耶穌基督罪得赦免,並且要活出基督內住的樣式,我們所知的一切上帝知識都是從聖經來的,那是上帝跟人立的約,了解這一點,困惑就少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