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華人對於「生氣」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恐懼,不知道是不是過去被壞脾氣皇帝動輒連誅九族搞怕了,只要我們在乎的人一發脾氣,我們就有強烈罪惡感。
小孩怕爸媽生氣,學生怕老師生氣,部署怕主管生氣,老婆跟老公彼此都怕對方生氣,連病人都怕醫師生氣,教友也怕牧師跟師父生氣,商人怕客戶生氣,總之;活著一定要小心;不要惹人生氣。
華人普遍喜歡當好好先生,只要「脾氣好」,基本上口碑就好,若是個「沒脾氣的人」;那真是讓身邊的人讚不絕口啦。
追根究底;當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觀念影響。
但是;坦白說,這種「壓抑」把大家整得很慘。
聖經很清楚教導「生氣,卻不要犯罪」,也就是說;生氣本身根本就不是一種錯誤,生氣以後做出來的事情才會是錯誤。
之所以肯定「生氣」不是問題;是因為耶穌也生氣,但是希伯來書說耶穌是大祭司,受很多試探,卻沒有犯罪,以此推論,耶穌生氣的時候沒有被視為「犯罪」。
其實;那天耶穌火氣還蠻大的,因為敬拜上帝的聖殿為了方便大家獻祭,所以有許多「商家」擺攤,耶穌看當時的人都將這種宗教的僵化與儀式化視為理所;當然火冒三丈,於是就把這些攤販趕出聖殿,並且再次聲明:「這是禱告的殿」。
可見;該生氣的時候生氣才是一種正常,不敢生氣跟不會生氣根本就不正常,這個簡單的觀念對華人卻非常困難。
相信大家身邊不是一大堆很愛生氣的人,就是很多「敢怒不敢表達」只會私下抱怨甚至大家都知道他生氣;他卻永遠不承認的人,基本上;這往往是「壓抑」的結果。
不准生氣的下場就是很多人對怒氣有罪惡感,別人生氣也會激怒我們,於是我們也被點燃,要不然就是受了傷害。
這樣說吧,人有七情六慾,會餓會渴會累會生氣都是本能,總不能說「肚子餓」是一種罪吧?!
因此;生氣不可能壓得下來,到最後;只是我們用什麼方式表達生氣而已!
方式一是生悶氣。
覺得自己發脾氣會得罪人,只好「默默生氣」,這種方式很傷,形同自殘,慣用這招的人卻很多,會把氣氛弄得很僵。
方式二是大爆發。
很多人從小被壓抑,情緒垃圾桶早就滿了,於是;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平時是好人卻會莫名暴怒,對自己跟他人都是很大的困擾,壓抑鬱久,情況愈糟,因為人家會說:「這個人『以前』脾氣很好,很nice,不知道現在為什麼變這樣…」請問;會不會更氣?更挫折?然後……脾氣更糟!
方式三是冷處理。
對別人生氣敏感的人往往會裝無辜,因為對於生氣不知所措,只好若無其事,口頭禪是:「奇怪,幹嘛生氣啊……」,這種人卻最常常惹人生氣,因為他的情緒頻率異於常人,無法跟他人的情緒溝通,不管自己生氣還是別人生氣都會呈現畫面全黑的當機狀況。
耶穌的做法就是跟大家說明生氣的原因,因為用平常心看生氣,所以生氣就說明「我生氣了」,不必緊張。
最要緊的提醒是千萬不要口不擇言,以免「禍從口出」,因為耶穌可沒有說:「你們這些王x蛋,居然他x的把聖殿搞成這副德性……」
耶穌的另一個作法就是「排除引起怒氣的原因」,就是把不該在哪裡的攤販趕出去。
叫一個餓的人不吃,渴的人不喝,累的人不睡,實在很不人道。同樣地;讓一個生氣的人不要氣也很不人道。
生氣的時候,讓人家知道,不必有壓力,只要告訴大家:「我生氣;但是不會傷害你」就自己去散步,聽音樂,打球,逛街,生氣會大聲說話是天經地義的事,只要不打人,不摔別人的東西,儘快離開現場,通常就沒事了。
坦白說;我們所有的生氣經驗幾乎都來自父母的身教,我們對於「被罵是因為爸媽心情不好」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就是因為父母很壓抑,所以一直給我們錯誤示範,小孩生氣的時候,大人就說:「生什麼氣」,而不是說「生氣的話進房間,等氣消再出來」,言下之意就是小孩沒有生氣的權力,這麼一來;我們會有健康的情緒才怪,難怪都已經是大人了還是很怕生氣會讓別人不高興。
身為父母的人,請給孩子生氣的空間,已婚者也請給配偶生氣的空間,朋友之間也記得騰出生氣的空間,因為「生氣的障礙」早就變成人際關係的障礙了!
當然不是說可以隨便生氣,我也相信多數人是正常的,不會隨便生氣跟自己還有他人過不去。
只是;明明生氣卻要假裝沒有,或是努力壓抑,未免太怪了。
喝酒有所謂「酒品」,生氣應該也有所謂的「氣品」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