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

從科技內鬼談投資自己

NBA季後賽火熱開打,騎士隊的小皇帝詹姆士卻在四月底自爆高中畢業一窮二白的時候就收到reebok一千萬支票的生意,條件是不要跟nike簽約,他卻拒絕了。
談起這段往事,他的重點是「人要懂得投資自己」。
詹姆士來自貧困家庭,一個月房租17美元,他才高中畢業卻拒絕了一千萬的支票,隔天醒來,他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夠拒絕。


第二個跟他接觸的廣告主是愛迪達,最後才是耐吉,但是他最終投入耐吉的懷抱,因為接待他的是CEO,他們表達了對他的尊重,當然,耐吉成功經營喬丹也讓詹姆士心動。
故事的結局是2015年詹姆士跟耐吉簽了超過十億美元的終身合約。
重提往事的詹姆士提醒了大家,一千萬不是小錢,尤其對一個高中生來說,但是跟後來的十億相比,一千萬終究只是零頭。

與此同時,台灣爆發的新聞是台積電以及許多科技公司疑似處理內鬼。
所謂「重賞之下有勇夫」,只要獎金夠吸引人總有人買單。
新聞報導群創二位主管為了三千多萬「台幣」的回扣,動了不少手腳。
當然,對上班族來說,三千多萬不是小數字。
但是讓我們回頭看一個月房租17美元的高中畢業生拒絕1000萬美金的新聞之際,我們就會明白,不是「金額」的問題,而是無形中的「價值觀」問題。
憑詹姆士的本事,當年接受一千萬或許無損他今日再賺十億,但是,我們不禁懷疑,當年會接受一千萬的人有沒有這種「經營自己」的氣魄來迎向今日的輝煌?
對基督徒來說,這二個對比新聞相當具有啟發性。
信耶穌以後,我們究竟有沒有啟動「投資自己」的機制?
世界的投資自己指的是賺錢,基督徒的投資自己又意味著什麼?
聖經明說「我們若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眾人更可憐」。
基督徒若跟著潮流在物質與外貌還有學歷與金錢上經營自己,我們跟一般人有何不同?「基督徒」三個字又有何意義?
甚至有些基督徒還希望上帝幫助自己功成名就,認為那就是經營自己,用「成功」榮耀上帝,卻沒想過,需要信徒的成功幫自己打廣告提升知名度的上帝又是怎樣的上帝?
真正的經營自己指的是提升自己的整個內在,不媚俗,不妥協。
認識自己,尊重他人,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
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與定位,了解自己的存在對這個時代的意義。
擁有一般人沒有的抗壓性,了解一般人沒有興趣的真理。
更要緊的是看名利如糞土,不計較,不爭競。
要成為這樣的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長久以來都習慣為了他人的肯定而活著,我們的「投資自己」都是為了讓別人滿意。
台灣的上班族前途茫茫,要拒絕保證入袋的利益相對不易,但我們卻忘了我們是拿自己的未來作為賭注。
就算沒被發現,不必入獄,恐怕也註定了我們就是「只要活著就很滿意」的人。
「有利可圖」已經是現代人的毒餌。
一千萬與十億美金,相比於今生與永恆,基督徒是不是該醒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