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

靈修過後一場空?


「靈修」是基督徒基本常識。
每逢歲首就有許多基督徒立志今年要「好好靈修」。
只不過,隨著時光流逝,靈修最後還是淪為午夜夢迴的時光遺憾。
為什麼持守靈修這麼難?

「太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更主要的因素恐怕是「覺得沒有用」。
任何人都很難忍受「白忙一場」。
「每天讀經禱告到底有沒有用?」是個難以啟齒的困惑。
對基督徒來說,提出這個疑問本身似乎就是大不敬。
奇怪的是,很少人會去思考:「什麼是靈修?」
傳統以來,所謂「靈修」就是「每天定時定點讀經禱告」,大家認為,這樣靈命就會好。
實際上呢?
其實只是遵守了宗教儀式,未必產生實際果效。
(更大的果效可能是讓沒有這種習慣的人有宗教罪惡感)
所以呢?
鼓吹大家不要靈修?這樣都沒有罪惡感?
當然不是!
每天靈修絕對是值得鼓勵的好習慣,但是不要以為這是萬靈丹。
正如「每天運動」是好習慣,但是不要以為這樣就不會生病。
真正的健康除了每天運動還有飲食起居,情緒管理,遺傳體質…各種因素,或者說「真正的健康」應該是一種完整觀念而非一套完整做法。
靈修也是如此。
真正的靈修是一種信仰態度而不是一種宗教操作。
太多人的靈修是藉著或長或短的讀經禱告得到心靈的慰藉,卻未必對於「生命的改變」起到真正的做用。
我們某一天靈修讀到「饒恕別人七十個七次」,那幾天我們就特別有感覺,但是不等於我們真正學到了「饒恕」的功課。
如此一來,基督徒靈修就像狗皮膏藥,貼的時候涼涼的,我們就有了安全感,殊不知這種「表層」塗抹效果非常有限。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缺乏真正的「自省」,我們的自我認識非常敷淺,我們很重視「當下」的感受,日復一日都在同一個層次移動,信主幾十年以後還是個屬靈的嬰孩,整個性格沒有深度成長。
真正的靈修是「願意讓信仰滲透到生活」,嚴肅地檢視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然後渴慕讓耶穌基督那屬天的生命性格與榮耀勝過自己天然的性格,至於,如何去讀聖經,怎麼樣禱告,那都是過程,是非常自由的。
讀經禱告不是一種「定時吃藥」的概念,而是想要跟上帝真實交流。
聖經的話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是要引導我們往前移動的。
打一盞探照燈把黑夜轉為白晝,卻一步也不動,那就毫無意義。
讀經禱告只為了改變自己,達不到目的,都是枉然。
靈修過後一場空,這是基督徒最大的危機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