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種更恐怖,就是搬出去會讓父母有「被遺棄」的感覺。
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先,大家必須知道,有幾件事是難改變的:
1. 鄉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講別的語言都會有一個腔調。
2. 故鄉美食-----這就是我們很難「每一餐」都吃漢堡跟三明治的原因。
3. 從小的觀念—這就是許多人很不快樂的原因。
其中,害人最深的,絕對是「觀念」!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已經把我們的教育搞得很慘了。
「有錢能使鬼推磨」更是讓很多人扭曲了活著的價值觀。
「吵架就是感情不好」讓許多人隱忍痛苦。
「媳婦就是百依百順」讓很多婆媳陷入僵局。
「長輩再活沒幾歲」讓許多子女放棄溝通而錯失跟長輩更親密的機會。
「搬出去就是不孝」依然捆綁著很多善良的子女無法長大獨立。
依照聖經教導,不管一個人有沒有結婚,成年以後他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同時也是法律保障百姓的權益。
聖經並沒有規定我們一定要搬出去住,因為要不要搬出去根本不是重點,「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重點。
如果搬出去了卻依然不敢自己作主,這跟住一起也沒二樣。
如果父母允許自己有獨立空間與決定,不會基於愛而干涉生活,住在一起又何妨?
「要不要住一起」之所以成為焦點是因為住在一起確實比較容易彼此干擾,但是住一起也有很多好處,所以不必拿「住一起」來做文章。
但是有一種情況,就會建議大家搬出去(當然是成年以後),那就是「當我們感覺跟父母住有很多限制以及困擾」的時候,當父母一直把我當小孩的時候,為了不要讓他們一輩子擔心,在眼不見為淨的情況下,搬出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選擇(當然是在父母沒有健康疑慮的情況下)。
如果搬出去,父母會說「翅膀硬了」,那或許就更應該考慮搬出去了,原因是「避免衝突」。因為會說這樣話的父母多半是「過度擔心小孩」的人,這種情況下住在一起只會引爆更多衝突或是孩子敢怒不敢言,卻永遠長不大。
孝順父母是聖經的教導,但是不要以為住在家裡就是孝順父母,相反地,搬出去往往才是孝順的開始,因為情緒不會受到干擾,跟父母互動的品質才有可能改善,久 而久之,彼此的關係才會正常化,不然,父母永遠把我們當「需要他們照顧的小孩」,其實他們自己都已經開始需要被照顧,但是心理上卻依然覺得自己要對小孩負 責,這樣雙方都很累。
搬出去,對某些人來說幾乎是革命,並不容易,但是這真的是一個好的開始,大家都不是三歲,就不要把彼此當三歲。
報告完畢!
「有錢能使鬼推磨」更是讓很多人扭曲了活著的價值觀。
「吵架就是感情不好」讓許多人隱忍痛苦。
「媳婦就是百依百順」讓很多婆媳陷入僵局。
「長輩再活沒幾歲」讓許多子女放棄溝通而錯失跟長輩更親密的機會。
「搬出去就是不孝」依然捆綁著很多善良的子女無法長大獨立。
依照聖經教導,不管一個人有沒有結婚,成年以後他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同時也是法律保障百姓的權益。
聖經並沒有規定我們一定要搬出去住,因為要不要搬出去根本不是重點,「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重點。
如果搬出去了卻依然不敢自己作主,這跟住一起也沒二樣。
如果父母允許自己有獨立空間與決定,不會基於愛而干涉生活,住在一起又何妨?
「要不要住一起」之所以成為焦點是因為住在一起確實比較容易彼此干擾,但是住一起也有很多好處,所以不必拿「住一起」來做文章。
但是有一種情況,就會建議大家搬出去(當然是成年以後),那就是「當我們感覺跟父母住有很多限制以及困擾」的時候,當父母一直把我當小孩的時候,為了不要讓他們一輩子擔心,在眼不見為淨的情況下,搬出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選擇(當然是在父母沒有健康疑慮的情況下)。
如果搬出去,父母會說「翅膀硬了」,那或許就更應該考慮搬出去了,原因是「避免衝突」。因為會說這樣話的父母多半是「過度擔心小孩」的人,這種情況下住在一起只會引爆更多衝突或是孩子敢怒不敢言,卻永遠長不大。
孝順父母是聖經的教導,但是不要以為住在家裡就是孝順父母,相反地,搬出去往往才是孝順的開始,因為情緒不會受到干擾,跟父母互動的品質才有可能改善,久 而久之,彼此的關係才會正常化,不然,父母永遠把我們當「需要他們照顧的小孩」,其實他們自己都已經開始需要被照顧,但是心理上卻依然覺得自己要對小孩負 責,這樣雙方都很累。
搬出去,對某些人來說幾乎是革命,並不容易,但是這真的是一個好的開始,大家都不是三歲,就不要把彼此當三歲。
報告完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