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勇氣(十)青春期醞釀勇氣 p.85-92

你青春期做過什麼事?
暗戀老師?
在大家反對下交異性朋友?
調皮搗蛋?
奇裝異服?
抽煙吸毒?
大家熟悉的堯堯老師曾經半夜把他老爸的車開出去撞壞…


我自己很遺憾,從小我是追求「乖」的人,所以;我幾乎沒有青春期,我只會討好成人世界,希望自己是個被喜歡的人。

讀者提醒,青春期這個用詞直到1921才被放在韋氏詞典,在那之前,一個人13歲就可以下田幹活,就被當作成人了,我們不懂長大以前有一個階段稱為「青春期」,所以直到今日;我們對青春期還是瞭解有限。

其實青春期就是小孩到大人之間的過渡期,如果嬰幼兒期是地基,青春期就是柱子,一個人性格形成的二個主要階段,一個是學齡前,一個是青春期。

傳統上;我們認為一個12-16歲的人經歷青春期,但是現在;愈來愈多人發現所謂「青春期」不是一個年齡階段而是一種「心理階段」,當一個人快要三十歲還是賴在學校,不想出去工作,是不是青春期?
一個人一直在談戀愛,換情侶,是不是青春期?
一個人藥物上癮,每天泡夜店,是不是青春期?
青春期就是很想證明自己,卻又控制不住自己。
當一個超過18歲的人,表現不出他那個年齡該有的樣子,他就很可能在某個部分卡在青春期。
之所以這樣,就是「沒有人幫助他們往前踏一步進入成人世界」。
這件事並不容易,因為當事人的樣子已經是個大人,身邊的人很難用「三娘教子」的姿態教他這樣做那樣做,於是;我們只能「尊重他長大了」,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問題是;他並沒有長大。
這個時候有二個辦法來解決,第一就是父母挺身而出,好好幫助這個看起來像大人的孩子。
第二就是「易子而教」,讓所謂「教父」或「乾爹」來執行這個任務,有些學校的老師扮演了這個角色,對基督徒來說;教會的輔導往往扮演了這個角色,反正就是要有個「真正的大人」來提拔一下這個準備破繭而出的青春期孩子。
這麼簡單的道理,在現實世界中卻很少發生,以至於愈來愈多的「高齡青少年」在社會上晃來晃去。

其實;青春期的關鍵就是「勇氣」,這些孩子必須勇敢地揮別當孩子的任性,「孩子」跟「大人」之間的差別就是「勇氣」。
孩子內心充滿了不確定感與擔憂,大人的內在世界則是「無懼」跟「承擔」。
孩子闖了禍只想躲起來,大人出了事勇敢面對。
成人必須勇敢挑戰身邊的青少年,鼓勵他們有勇氣面對未來。
勇氣,就是「轉大人」的關鍵。

今日討論與默想:
1. 我自己的青春期有何回憶?
2. 有人幫助我走過青春期,或是我的內在依然有某個部分停留在青春期
3. 我是否敢挑戰身邊的青春期孩子?

明日進度:
真的男人在哪裡 p.93-1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