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馬丁路德改教以來,所謂「新教」,也就是現在的基督教,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就是「釐清教義」。為了不再步上天主教腐敗時期真理不清楚的後塵,基督徒把精力放在解經與神學,所以基督徒不難發現「知識的傳遞」是教會最看重的事,我們稱為「真理造就」,這也成為過去五百年來基督教會的寶貴資產。
但是到了21世紀,我們漸漸發現,光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人之所以未能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不懂基督教」這麼簡單,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至少,許多基督徒沒有好見證就是一個重要因素。基督徒活不出信仰,那就是信徒而不是門徒。
大家都知道門徒很重要,所以我們才會發展出琳瑯滿目的系統來栽培門徒,這些都沒有錯,但是,捫心自問,上完門訓課程就是門徒了嗎?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正如一個人上完醫學課程未必能當醫生,一個人上完攝影課程未必能當導演,我們不能單單信任知識而忽略了實踐。
其實,全球的教育系統都面臨一樣的問題,就是完成了知識卻遺失了其他。傳統以來,教會的頭重腳輕是眾所皆知的,我們訓練了成群頭腦很大,手腳卻不靈光的基督徒,這也直接導致第二代離開教會,以及教會影響不了社會還有全球教會今日普遍的委靡不振。
一個人接觸教會開始就要上一大堆的課程,從慕道班,受洗班,一直到成人主日學,小組長訓練以及門徒訓練。整個過程至少要二年,有些人還直接進了神學院,然後就當牧師了。這真是一個令人擔心的流程。不是神學知識不重要而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知識的準確度」。
正因全球過去太看重文憑,我們用知識來競爭,用名校當標籤,造成我們把成就感建立在「我比你更懂」的錯誤基礎上。直到今日,我們依然會在各地教會看到會眾在台下上網立即質疑講員解經錯誤的現象,我們當然應該有能力判斷講員講得對不對,但是教會的意義不僅於此,遺憾的是,許多人之所以這樣做不是真的追求真理而只是不自覺想證明「我比你懂」,因為這是整個教育系統交給我們的主流價值觀。
我們用貶低別人來提升自我價值。貶低一個牧師或是台上的講員恰恰好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自我形象,這實在是一個悲劇。難道講員講錯不能被糾正?當然可以,筆者就曾經多次在台下被會眾善意糾正剛才的錯誤,因為他們不希望我繼續傳遞錯誤的訊息,這是多麽令人感激的時刻。
但是有許多會眾只是享受了「發現別人錯誤」的優越感而不曾真心想要告知別人他所不知道的錯誤。如此一來,我們自然就以神學知識多寡來決定他在教會的地位(當然,有很多教會更會以奉獻金額的多寡決定一個人在教會的地位),於是,牧師就跳脫了弟兄姊妹的層次成了教會的高層,這也就註定了整個系統偏差癱瘓的悲劇。
耶穌向我們示範的門徒真諦在於「生命影響生命」,耶穌公開向會眾講道,門徒一起參與,但耶穌也私下帶門徒做一些不開放的教導,同時耶穌帶著門徒行神蹟,也讓他們參與神蹟,並且差派他們自己去操練神蹟。但是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重點。那麼,什麼才是重點?重點是耶穌跟他們一起生活!耶穌把自己的食衣住行與喜怒哀樂都向門徒敞開。這一點是今日門徒訓練最缺少的一環。
在過去,師徒制是社會的主流,不管當廚師或是當技師甚至於牧師都是透過師徒制度,師父必須確定這個門徒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才會放心傳承,今日學校卻只是混個文憑,為了畢業的現實,可以苦苦哀求老師網開一面,甚至全班加分,結果就形成「高學歷,低能力」的社會現象。
同樣地,當教會發展出一套門徒制度,剩下的就是大家去完成這個過程,甚至於還規定必須完成某些訓練才能當長執或是小組長,立意甚佳,但是到最後,門徒也不過就是個標籤,沒有太多實質意義,門徒訓練只是教會的一個教育系統,讓基督徒辛苦地完成,然後向神獻上感恩,如此而已。
如果我們真的落實了耶穌的門徒概念,今天普世教會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如果問,今日教會出了什麼問題?答案就是「門徒訓練出了問題」!我們訓練不出真正的門徒。為什麼?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我們沒有過濾門徒
耶穌徹夜禱告,千挑萬選才選出12個門徒。這並不代表門徒是一種門檻,而是代表門徒的路很辛苦,我們不要隨便邀請沒有準備好的人,當門徒是要付代價的,不是完成一個課程而已,而是心態上的慎重嚴肅。我們缺乏這種認真的過濾。
2. 我們缺乏耐心
耶穌跟門徒朝夕相處三年半,換算今日生活方式,至少要五年,我們沒有耐心。
3. 我們沒有跟門徒生活在一起
這是最難的,我們太忙,很難跟門徒生活在一起,也不甚願意敞開私人生活。
結論就是,請基督徒回到門徒的路上,找一個師父或是門徒,花更長的時間彼此更透明地生活在一起。門徒訓練不是教會增長的手段。懂了這一點,或許更多教會就對門訓沒興趣了。這才是問題,不是嗎?https://weproclaimhim.com/?p=73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