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勇氣(十二)沒有禁忌的勇氣 p.103-109

「禁忌」一直是華人的罩門!
我們有許多禁忌,不止生活上有迷信禁忌,說話方式有禁忌,談話的內容更是有禁忌,我們稱為「限制級」。

然而;當我們要教導一個青少年就不能有「禁忌」,因為青少年最喜歡挑戰禁忌,這就是他們這個年紀的天性,從小孩子就在「不可以」「NO」的禁忌中長大,這些禁忌是為了保護他們,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在累積他們的「好奇」,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抽煙」跟「喝酒」,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就不行,從他們懂事以後,所有的「不可以」都在向他們招手,但是;大人卻只會設下更多的「不可以」,包括「不可以交異性朋友」,「不可以打電動」,「不可以太晚回來」…所有的「不可以」都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我們忘記了,這些孩子十幾年來已經受夠了「不可以」,而且愈多「不可以」就累積愈多叛逆能量,從聖經觀點來說就是「律法叫人犯罪」,告訴你不可以不等於你真的可以做到。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探索「不可以」就成了最自然不過的事,這時候就看父母如何反應了,如果父母還是只會說「不可以」,孩子就會嗤之以鼻,因為他們正在試著升級為你們這些大人的生活模式,就是「沒什麼不可以」。
其實大人的生活也有很多不可以,只是大人已經成熟到可以毫無勉強地接受這些不可以,例如「不可以背叛枕邊人」「不可以不負擔家計」「不可以愛怎樣就怎樣」…

對男孩來說;最大的禁忌當然就是「性」,這個年紀的男生在這方面的困擾遠大於女生,害羞地跟他們聊這些話題完全是沒必要的,因為同儕之間的尺度加上網路色情的門戶大開早就讓他們百無禁忌了。
遺憾的是;多數父母面對這個議題還是只會說「不可以」,這不奇怪,如果連學校課本都「跳過去」,父母又能怎樣?如果連學校的二性教育都在強調「二性平等」,我們又怎能期待這些學校畢業的父母談這個話題有多高明?

其實事情很簡單,生理上的青春期是很容易解釋的,不過就是「長大」罷了,真正的問題是「心理」,當我們未能給予青少年足夠的冒險與發展環境卻只會說「不可以」的時候,只是把他們推向迷惘的二性肢體親密與想像的性興奮而已。

「性」一直都不是生理現象而已,男女是先在心靈的吸引下才發展出身體的互動,簡單來說;「性」是「愛」的產物,在這個原則下;只要一個青少年在心靈上有極大的滿足,他對付「性誘惑」的能力就大幅提升,反之;一大堆的禁忌只是激怒他往性方面發洩而已。
作者提醒父母要用對的方式去處理「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這是不能妥協的,只是要用對的方式去溝通以免造成反效果,所謂「對的方式」主要是親子之間的關係。
用開放的胸襟跟孩子談這個年齡的所有問題,沒有禁忌,這就是父母需要的勇氣。

今日討論與默想:
1. 我自己在青春期是否有足夠的發展過程或是依然遵循「乖」的法則?
2. 除了「不可以」我們有什麼態度來面對孩子?
3. 我們是否害怕讓孩子不悅而閃躲某些議題?

明日進度
第二週小結(無閱讀進度,僅有文章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