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開始;當基督徒就一直很忙,忙著表態「多元家庭」,忙著解釋「鑽石與金粉」,忙著說明「為何用鋸子伺候觀世音菩薩」,現在還要忙著了解「趙鏞基牧師發生什麼事?」
或許有些基督徒會皺眉頭覺得時運不濟甚至有的基督徒覺得自己的信仰被汙名化,當然也有人擔心這個信仰會被誤解…但是身為基督徒一定要理解一件事,那就是上帝一直在治理我們,我們最該關心的就是自己與神的關係,不管發生了多要命或是多尷尬的事,基督徒都不能逃避,該道歉就道歉,該反省就反省,該修正就修正,「面子」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更不必出面替上帝美化或是合理化一些令人情何以堪的事。
華人在幾千年的威權統治下,非常容易出面為權威緩頰,上帝讓台灣這個彈丸之地脫離這種轄制,以至於我們可以引以為傲地揭發不法的事,這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學習。
可惜的是;教會界在這方面明顯有點落後,我們不是很會處理教界的「軟弱」,筆者出身牧師家庭,從小就有機會聽聞一些教會界不光彩的事,不管是金錢還是緋聞或是爭名奪利,都不是新聞,但是處理方式不只是低調甚至是「遮蓋」。
這次趙鏞基牧師頂著全球最大教會的牧者光環發生這麼遺憾的事,韓國教會卻很爭氣地示範了什麼是「遮蓋」。
遮蓋不是「遮住,蓋住」而是依照聖經教導,一個肢體有事,就是大家有事,任何基督徒上社會版新聞,我們都是沈痛的,不可能與有榮焉,何況是牧者,尤其是「有影響力的牧者」。
韓國教會對於趙牧師的事件發表的聲明沒有支吾其詞,而是直接道歉,認為他們沒有盡到「守望肢體」的責任,簡單說就是「承認錯」!
這是何等單純的立場,基督教的特色就是「承認自己是罪人」,錯了就悔改而不是找藉口,但是翻開教會歷史,我們追求的卻是「聖人」,這個錯誤的路線塑造了很多「聖徒」跟「神人」,超級巨星不斷出現在教會內部,從早期的教皇與主教到今日的「主任牧師」,一脈相承,我們該認罪的就是「一個最強調罪人的團體居然沒有一個成熟的監督制衡制度而放任『人的領導』主導整個教會。
近年來;由於成功神學的高調,塑造出許多光環耀目的牧師,但是幾乎都「掉漆」,美國水晶大教堂就是一例,新加坡的康希殷鑑不遠,這次的趙牧師更是讓許多人大吃一驚,我們的直覺就是這些人不會錯,因為他們很「屬靈」,趙牧師甚至堪稱當今全球(至少是亞週)最有影響力的牧師,所以這件事帶給亞洲眾教會很大的震撼。
然而;我們深信「萬事互相效力」,遺憾之餘,我們還是從這件事學到幾個重要教訓。
首先;我們需要檢討整個「教牧制度與環境」。
大家明知道全球只有一個主任牧師就是群羊大牧者耶穌基督,但是我們還是很高舉牧師這個職位,加上幾十年來「教會增長」是王道,所以許多年輕傳道人早就把效法基督改為「效法某某牧師」了,筆者自己就親眼目睹台灣某位明牧直接表明他就是「跟隨趙鏞基」,這種謬誤不但扭曲了整個教會的正常發展其實也害了趙牧師,殊不知,「人微言輕」其實更能真正保護一個人。
還記得施洗約翰嗎?他的名言就是「他必興旺,我必衰微」,一個真正跟隨耶穌的基督徒絕不會高舉某人,只會高舉基督,更不希望自己在教會界出名。正如史上最有恩膏的使徒保羅,他只誇自己的軟弱,記得身上還有一根刺。
曾幾何時;基督徒看重的是教會人數規模與牧者名氣,如果讀者「身為基督徒卻不知道天國文化特會台上站的是誰,那真是太落伍啦…」類似這樣的思維讓教會界步上偏差卻不自知。難怪有人說;馬丁路德當年受不了一個教皇,所以改教,想不到,時至今日,天主教還是一個教皇,基督教卻有無數教皇,因為許多牧師確實有著「不受監督」的特權地位,甚至在教會界享有盛名而有著「明星」地位。
這種不合聖經的體制其實多年來殘害了許多年輕優秀的傳道人,很多人按牧以後就跟當年小傳道判若二人,這種人性弊端發生在教會令人唏噓。
福音廣傳不等於「教會增長」,教會應該是超越組織的,應該是遍地開花的,教會的主體不是牧師而是信徒彼此,基督徒若是不回歸聖經,對自己的信仰負責,還在高舉牧師,趙牧師的事件絕不是最後一樁。
台灣這幾年的訪韓聖會方興未艾,有利也有弊,其中令人憂心的效應就是「高舉牧師」,動不動就把極大的掌聲歸給牧師,無形中;信徒的信仰自主性被削弱,效忠基督被河裡韋「效忠牧師」,希望這次的事件讓教會再思真理,別再讓「制度殺人」,誤導更多年輕牧者在教會界變成藝人。
這個事件當然還是有其光明面,因為揭發問題的還是教會內部,新加坡康希事件也是如此,證明了教會的本質還在。因為一個成熟國家基本上很尊重教會團體,多數教會當然也都奉公守法,坦白說;政府其實也不知道教會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不要亂搞就好了,多數信徒對教會也採信任態度,去揭發牧師或是教會高層的問題在教會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一不小心就背上「分裂教會」或是「批評論斷」的罪名,在這種大環境下,新加坡與韓國教會願意讓司法來淨化教會是非常有勇氣的事。
我們都是罪人,所以願意用比法律更高的標準來自我要求,這就是基督徒的立場,但願這件憾事讓基督徒不再高舉人,單單對準神,那就是美事一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