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職場教會帶來的革命

今天上午大家準備去參加崇拜,這是好得無比的事,但是;不能去的怎麼辦?
誰不能去?
很多呀!生病住院的人,工作輪班的人,昨天熬夜的人,跟家人出去玩的人,在大賣場工作的人,出國旅遊出差的人…

小的時候,禮拜天只有一堂聚會,不是九點半就是十點,那種年代;大家盡量配合,請假的請假,代班的代班,反正準時出現就是好基督徒。
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基督徒真有福,上午七點就有第一堂,晚上八點還有最後一堂,不像當年,從九點半改成十點要開好幾次執事會,各自還要搬出神學論述。如果禮拜天不行,禮拜六也會有崇拜,週末忙碌的人,也可以禮拜五聚會。

問題是;再多場聚會都解決不了現代化的多元,工作型態這麼複雜的情況下,為了「守住」聚會而聚會,難度愈來愈高了。

舉例來說;教會如果有職棒球員,不管禮拜幾,他就只能「不穩定」出席,因為東奔西跑,不是他能控制的,大家認為打NBA的林書豪可以每個禮拜飛回他的教會崇拜嗎?

顯然;「定時定點」的聚集固然有其意義,但是為了不限制「想要親近上帝的心」,教會必須打破「無謂的限制」。
什麼是「無謂的限制」?就是「非關真理的文化因素」。
大家記得小時候獻詩一定要穿詩袍嗎?不管多熱都要忍耐,這是敬虔的表示,但隨著時代的轉變,大家已經不再認定只有穿詩袍才是敬畏神了,甚至連「獻詩」都被敬拜讚美取代了,這就是「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雖然有認定上的困難,比如說聖餐改用烏龍茶跟蘿蔔糕一定會引起爭議,但是至少在不涉及真理的「幾點聚會」跟「在哪裡聚會」是可以被解放的。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聚會的時候,前面要不要有一個莊嚴講台,背後還要有十字架?如果大家認定那不是「場地佈置的必要條件」,那就再想一想牧師要不要穿有白色領子的牧師服?

請大家不要誤會,我們不是「反對」大家習慣的主日崇拜。
禮拜天上午十點整,牧師穿著牧師服,帶著穿詩袍的詩班步入聖堂,會眾起立,前方管風琴響起序樂,講台上擺著一本超大本聖經,十字架底下放了幾張好幾個人才抬得動的實木靠背椅,這個熟悉的畫面太棒了,以我的年紀來說;這種敬拜的美感遠勝敲鑼打鼓,完全不必去「反對」。
現在考慮的是;不能參加這些聚會的人,我們能不能在簡陋的環境中維持敬拜的純度?

聚會可以沒有講台嗎?牧師可以不穿西裝嗎?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當然可以!又不是「故意」把講台拆掉,「規定」牧師不准穿西裝,我們談的是「一定」要這樣嗎?
答案是「不一定」!

因為耶穌當年常常在海邊跟山上講道,而且沒有穿皮鞋跟華麗的祭司服裝。
耶穌還在安息日治病,破壞了當時的傳統。
顯然;信仰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宗教儀式。
當然;所謂「生活方式」不是衣衫不整外加蓬頭垢面,或是在浴室哼歌稱為「全然解放的主日崇拜」,請大家別把「隨便」跟上述「生活方式」混為一談,一個「盡心盡興盡意盡力」愛上帝的人是不會亂來的。

就是這些討論與實際需要,所以有了「職場教會」,讓職場的基督徒不再把職場福音工作當成「教會增長」的工具,把同事朋友帶進教會不是為了增加人數,而是鼓勵基督徒在職場建立教會。

這是一件美事,內湖科學園區的基督徒正在聚集,希望每棟大樓都有一間教會,每層辦公室都有一個小組,每天都是敬拜上帝的日子,這是多棒的事!

不只是職場教會,我們還要求神興起「球場教會」,大家去公園打球然後敬拜神,當然還要有「海邊教會」,讓一群人駛帆船去海邊敬拜神,如此一來也可以有「戶外冒險教會」,大家在高空彈跳以前發自肺腑狂呼「主啊~~~」,也求神帶領「大賣場教會」,讓那些服務業的基督徒有自己方便的時間敬拜神。

耶穌當年吩咐我們的是「你們要去」,而不是「動員大家來」,12個門徒從來都不是樁腳,5000個人聽耶穌講道是自發的,不是門徒的下線。

使徒行傳的教會是「天天」聚會的教會,不是一週一次,地點則是在殿裡也在家裡還在河邊。

當信仰落實為生活,神的國才會在人間,而不是在「禮拜堂」。
到處有教會才會到處遇見基督徒,每個基督徒都在工作職場與家裡閉上嘴巴好好活,開口只為讚美主也造就人,這個世界就更美了。

就讓我們這樣禱告吧!

p.s文中的各種創意教會以及內湖園區職場教會不是「幻想」而是已經開始運作了,想知道詳情的朋友,6/15週六上午十點至十二點,歡迎參加「發現神國」說明會,這是一場眾教會聚集,分享突破的聚會,大家可以來了解一下,場地借用內湖行道會,因為離文德捷運站很近(文德路208巷16號B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