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電視?」
對現代人來說;這根本不在選項內嘛!電視就是娛樂的來源啊!
事情是這樣的,古早農業時代,一旦農閒,真的沒事情做,電視是這樣發展出來的,說電視是「無聊」的產物,可是一點兒也不過分,那不是明末清初而是我小時候的事。
也就是說;人們感覺「無聊」,不過是四十幾年前而不是四百年前。事情是這樣的,古早農業時代,一旦農閒,真的沒事情做,電視是這樣發展出來的,說電視是「無聊」的產物,可是一點兒也不過分,那不是明末清初而是我小時候的事。
我們要問;那個不看電視的年代,大家在幹嘛呢?
答案很簡單:「串門子」。
也就是「找人說話」!
答案很簡單:「串門子」。
也就是「找人說話」!
基本上每個眷村或鄰里(當年的社區)會有一個當家廣播電台,她的角色就相當於今天的節目主持人,不管政論性或是新聞台,甚至八卦跟經濟,基本上她的馬路消息無所不包,不像今天電視的專業分工,但是有一件事,現代電視做不到,那就是「促進聯誼」。
當我們主張大家關掉電視的時候,不是主張一種神聖嚴肅的生活方式,而是提醒大家,「人與人的互動不能被科技取代」。
其實「傳播夾雜娛樂」一直是人性的一部分,或者說「八卦」一直是人性的一部分,誰家小狗偷生了小貓,誰家小孩惹禍放火…一直都是鄰里有興趣的話題,當我們談論的時候會產生互動,在這種互動當中,我們會漸漸修正談話的內容,我們會開始區分什麼是「有意義的話題」,但是現在;我們完全被媒體綁架了,我們在看似熱鬧的疏離背後沒有太多「改變」的機會,我們窮極無聊地打開電視,然後拼命轉台,覺得那些人講的都是廢話,但是我們還在看,形成一種「上癮」反應。
其實「傳播夾雜娛樂」一直是人性的一部分,或者說「八卦」一直是人性的一部分,誰家小狗偷生了小貓,誰家小孩惹禍放火…一直都是鄰里有興趣的話題,當我們談論的時候會產生互動,在這種互動當中,我們會漸漸修正談話的內容,我們會開始區分什麼是「有意義的話題」,但是現在;我們完全被媒體綁架了,我們在看似熱鬧的疏離背後沒有太多「改變」的機會,我們窮極無聊地打開電視,然後拼命轉台,覺得那些人講的都是廢話,但是我們還在看,形成一種「上癮」反應。
大家想想看,我們拖着疲倦的身心回到家,第一就是開冷氣,第二就是開電視,第三才是開冰箱,接著就攤在沙發上,直到家人把我們叫醒去洗澡,或是心不甘情不願起身去梳洗,當然;中間還會穿插把晚餐端去客廳茶几的畫面。
我們關掉電視是因為太難看嗎?通常不是!
難看可以轉台,不知不覺轉了30分鐘把相同的新聞看過幾次以後,我們就轉去電影台跟連續劇,男人則是鎖定體育台…窮極無聊就看個股票分析師的脫口秀,基本上;關了電視,我們就真的「無聊死了」,因為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
難看可以轉台,不知不覺轉了30分鐘把相同的新聞看過幾次以後,我們就轉去電影台跟連續劇,男人則是鎖定體育台…窮極無聊就看個股票分析師的脫口秀,基本上;關了電視,我們就真的「無聊死了」,因為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
小孩打電動跟大人看電視基本上是一樣的道理,大家都累到「腦筋關機」,所以電視跟電腦才會開機,因為那可以算是「腦殘活動」的一種,強迫腦袋關機。
其實;這真的是「習慣」,我們不妨相信生活會找出路,一旦關上電視,我們就會找到替代方式,也許聽音樂,也許看書,也許散步,也許讀經禱告…這些我們「不想」做的事只是因為「不習慣」。
不是「不准看電視」而是「不要看那麼多」。
新聞可以上網看一下,真正喜歡的節目可以「看完關起來」而不是被電視綁架。
新聞可以上網看一下,真正喜歡的節目可以「看完關起來」而不是被電視綁架。
上網也好,打電動也好,都只是「心理疲倦」的表現,我們需要更無害的方式去抒壓,去健身房,去游泳,去打桌球,這些都不受天候影響也可以帶著家人一起作,我們可以練樂器,作烘培,找朋友打橋牌或是自己下下廚。
生活是需要品味的,看電視可不是一門藝術!
今天禮拜一會特別累,不妨偷偷想,今晚下班後,不看電視還可以幹嘛,說不定;人生從此就改變了!
今天禮拜一會特別累,不妨偷偷想,今晚下班後,不看電視還可以幹嘛,說不定;人生從此就改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