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

搞錯啦,是『理想主義』 不是『彼此相愛』啦

耶穌說,你們要彼此相愛,眾人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這就是為甚麼禮拜天去教會參加活動真是一片詳和,大家面帶微笑,彼此噓寒問暖,那種氣氛 ,新朋友一定會驚為天國的,一群人穿著樸素整齊,教堂裡外充滿歡笑。

見了面就跟老朋友一樣,真誠的笑容,張開雙手的擁抱,然後進入會堂一起敬拜,隨著詩歌或搖擺或跳躍,有時感動或悔罪而哭,有時感恩或喜樂而笑。

我雖然寫了蠻多反省教會的文章,但是,說真的,我從小到大的教會生活真的很棒,從我父親牧養的嘉義西門貴格會到我實習的七堵崇信貴格會跟很多藝人聚會的藝人之家,畢業後自己牧養的浮州里浸信會再到台北興隆教會,每一站都留下深刻又甜蜜的回憶,這是每一個投入教會生活的人都可以體會的。

大概因為如此,所以我個人有很嚴重的『理想主義』傾向。

教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又正好是牧師的孩子,不管認不認識,我就去參加家庭禮拜(現在稱為小組),去了就認識了啊,大家主內一家嘛,迎接我們的永遠是溫暖的笑容,打掃過的家,還有不會失禮的水果跟點心,然後,一起唱詩歌讀聖經,最後一起禱告,印象中,我都是滿足地離開,然後期待下次再相逢。

主日崇拜更是家族聚會,有老有少,不分階級,不論貧富,大家一起敬拜神,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假日就一起出去玩,一年有幾次野外崇拜跟靈修會還有營會。

除偶像跟洗禮是令人興奮的大事,不管認不認識,大家都會一起去參與。

婚禮更不用說,一堆人忙裡忙外,整個教堂洋溢幸福,花團錦簇加上歡樂團體照,再以『辦桌』結尾,這種HAPPY ENDING現在想起來都很迷人。

追思禮拜雖然感傷,但是家屬可以感覺到的溫暖,也是動人時刻。

我相信這些描述是很多人熟悉的畫面,這也是彼此相愛的具體實現。

那請問關理想主義什麼事?

若是你跟我一樣認為上述情況都是『應該』發生的,那恐怕就是理想主義囉。

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既然是基督徒就『應該』…………
這些『應該』都不是過分的要求,但是卻真的是一種『理想狀態』。

在我的理想世界,教會『應該』不會有謠言,長執牧師『應該』情同手足,執事會主要時間『應該』花在禱告而不是交換意見,人人『應該』真實相愛,雖然點頭之交但也『應該』充滿真誠,在教會『應該』永遠不用擔心有算計。

你家裡很亂,『應該』還是可以開放,反正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不必擔心面子。夫妻吵架也『應該』大大方方拿出來討論,那家夫妻不吵架?

小孩『應該』別比較,只要彼此祝福,你『應該』要學習接納自己小孩比較笨。

基督徒情侶分開也『應該』繼續在同一個崗位服事,既然神帶領在一起,神也帶領分開(這個道理跟股市老師帶進帶出一樣),那就順服啊,還是可以當普通朋友。

理想主義的傾向就是不一定把事情想得完美,但是『應該』跟自己想得一樣,也認為別人想法跟自己一樣。
我快樂地活在『應該』好久……好久……

這種『應該』如果拿來要求別人,就會變律法主義。我不是這樣,我比較要求自己『應該』照聖經的去做,所以這樣其實有點像在修行。

當我用『應該』來彼此相愛,就是大家有話『應該』好好講,好好講才是『彼此相愛』,有情緒『應該』自己解決,基督徒在一起就是永遠不會有問題,有問題一定有辦法解決。後來我才知道這比較像和平主義者 ,就是任何事都強調『PEACE』。

接著,我的『彼此相愛』就是以他人感受為優先考慮,才算是真正彼此相愛,這叫做『捨己』,所以我很少拒絕人,並以此為榮,因為我一直在捨己,後來我才知道這叫做『濫好人』,我很久以後才學會讓別人為他自己負責,彼此相愛不是永遠不說『NO』,然後一直縱容別人。

我也一直認為『敢怒不敢言』是不對的,我既然『彼此相愛』就不要對別人有不好的看法,所以,錯的部份是『敢怒』而不是『不敢言』,也就是說,既然彼此相愛,愛是恆久忍耐,生甚麼氣啊,真是給魔鬼留地步,一定要諒解別人到『自己真的不生氣』的地步。後來我才知道,為甚麼有些基督徒有精神疾病,因為情緒沒出路。

我發現似乎部份教會長大的小孩都沒有脾氣,甚至可以說沒有情緒,因為負面情緒都被蓋起來了,『應該』不埋怨,『應該』凡事謝恩,『應該』不論斷,『應該』孔融讓梨,所以我們對『生氣』都很敏感,很怕人生氣,更對於自己生氣有罪惡感,尤其營會(特會)剛回來『應該』是靈命高峰,為了小事生氣有種『破功』的挫折感跟罪惡感。(我也知道有些教會長大的小孩,因為一直不被允許表達情緒,所以特別叛逆易怒。)

確實在我認知,一個靈命好的基督徒,修養『應該』好,不會生氣,『應該』要彼此諒解,耶穌生氣那一次是『特例』,是逼不得已的,是你們欺人太甚,基督徒應該跟布袋戲裡的『六合善士』一樣,永無止境地『忍耐』,因為心中有一個大大的『愛』。

我活在一大堆『應該』裡面,不自覺『美化』很多東西。

理想主義跟其他特質一樣,絕不是不好,我是今天的樣子,理想主義幫了多忙,正如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完美主義』傾向一樣。

但是,理想主義,畢竟不等於聖經說的『彼此相愛』。

聖經說的彼此相愛,不是一種人格特質或是修養,而是一種態度跟生命。

當耶穌說,我們是門徒,不是說我們懂了耶穌的教導,就有一張門徒證書。

所以不能說,你上過培訓課,完成G12,晉升小組長,你就是門徒。

耶穌說,你們彼此相愛,就是門徒,不是一種資格或是條件,好像拿一個評分表,在評估項目打勾,我問你下列十個問題,只要答案是『 YES』就得十分。

1.你會去參加不認識的會友的婚禮嗎?(請注意,是『會友』喔,不是朋友)
2.你會在崇拜後盡量跟每個人微笑並主動找新朋友談話嗎?
3.你會仔細閱讀週報的肢體動態,並為他們禱告嗎?
4.你會盡量去醫院探訪生病的會友嗎?
5.你會盡量打電話關心你的組員跟未信主的家人嗎?
6.當你發現某人很久沒有來教會,你會難過到請他吃飯嗎?
7.你逢年過節會買禮物給主日學小朋友嗎?
8. 你叫得出教會五個以上長者的名字嗎?
9.你有建議過教會為牧者加薪嗎?
10.你會主動關心來聚會的弟兄姊妹經濟情況嗎?(我是說,除了建堂的時候以外)

八十分以上就是『彼此相愛』,七十分是『再加油』,六十分是『嗯……』,六十分以下通通是『喔喔……』
好的基督徒通常九十分。(只有第六題牽涉到花比較多錢,所以沒拿到分數。)

你喜歡這樣玩嗎?(請別誤會這是某教會的問卷,這完全是我用五分鐘掰出來的)

這百分百不是耶穌的意思。

彼此相愛當然會有很多外顯行為沒錯,但是,耶穌說,彼此相愛是一種門徒的記號,而不是『技巧』。也就是說,當你開始跟隨耶穌 ,你就會自然有這個記號。隨著生命成熟,記號會日趨明顯,需要時間(請看約翰福音17章,耶穌為門徒的訣別禱告文)

我對電腦懂很少,但是,如果你跟我說,買pc就是要另外買軟體,買mac就是內含許多軟體,mac比較不會中毒,我還是聽得懂。如果彼此相愛是作業系統,信耶穌就是mac,不必另外搞,自然就會有。

不要以為我為mac置入性行銷,因為我正要說,mac的大問題就是貴多了。

同樣地,耶穌也比其他品牌『貴多了』
(請參閱『耶穌的名好貴』這篇文章。我怎麼覺得有時候我都會利用新品促銷舊品啊,我是不是該去做生意會比當牧師適合?我看我去東森購物台比在好消息稱職,反正王令麟好像信主了…)

耶穌為我們付上極大的代價,但是也附贈一個強大功能的作業系統稱為『彼此相愛』。

所以,這種聖經式彼此相愛,跟傳統文化上跟道德上的彼此相愛不一樣,你要重新適應,不相信你換去mac看看,真的一開始會不習慣。

傳統彼此相愛不小心就忍氣吞聲,聖經款彼此相愛是願意捨命。
傳統彼此相愛不小心就越過界限(俗稱為你好),聖經款彼此相愛是尊重差異。
傳統彼此相愛是表面和平,聖經款彼此相愛是真心坦誠。
傳統彼此相愛其實是在乎別人的眼光,聖經款彼此相愛是相信神對不同人有不同帶領。
傳統彼此相愛不小心就議論紛紛,聖經款彼此相愛是禱告代替論斷。
傳統彼此相愛不小心就在一起比較,聖經款彼此相愛是承認都是罪人。
傳統彼此相愛不小心就搞小圈圈,聖經款彼此相愛是尊主為大。
傳統彼此相愛不小心就作個人情,聖經款彼此相愛是主必報答。
傳統彼此相愛不小心就行善張揚,聖經款彼此相愛是以為虧欠。

問題是,我們有活出來嗎?這是不是代表……我們跟神有問題?(就算沒問題,也代表我們cpu很弱)

簡單說,彼此相愛基本上不是教育出來的,也不是練出來的,需要操練沒錯,那只是讓它更強大,而不是從無練到有,這個道理跟饅頭頂多練成有胸肌的山東大饅頭而不會練成有餡的麻辣大燒包一樣。

所以請大家不要把我上面亂亂寫的印出來貼在牆上又練將起來。

如果還是覺得很抽象,硬要逼我講到超級白話,那就鼓起勇氣聽真話,聽好了(其實我自己要先倒吸一口冷氣)。

沒那麼熟,就不要裝熟,點一下頭不會死,不必死都要擁抱。(基督徒很愛演『冰箱』-----外熱內冷)

沒有負擔,不要裝HIGH,沒人規定你要博愛到精疲力盡,狂跑聚會。(基督徒很愛演『壞掉的吹風機』------不熱裝熱。)

不想笑就不要笑,坦承自己很累,不會槍斃(基督徒超愛『屬靈拉皮』----皮笑肉不笑)

不要拿禱告會當臉書首頁發佈消息,名為代禱,實為八卦。(基督徒很愛演『豆豆先生當特務』------看起來神聖嚴肅,其實根本在搞笑。)

總結就是,基督徒超礙眼(打錯了,是『愛演』……還有很多,但是我掰不下去了……)

有耳可聽,就應當聽。我敢說,很多基督徒都是被彼此相愛害死的。聽不懂的,算你好運。(因為沒受過傷……)

難怪聖經說,愛從神來,這真是個奧祕,原來彼此相愛是記號啊,還裝?還演?

有些基督徒已經服事到『引擎縮缸,排氣管冒煙』還以為聲音大就是很有力,靠著『宣告』在『彼此相愛』的高速公路硬撐,其實真的不必。

神的恩典夠用,愛裡得自由,就是每隔幾公里就有休息站,別忘了上廁所,吃便當啊。
愛,會累,但不應該那麼累,是你自己不肯下交流道才搞到尿失禁的。

所以請不要在看了幾千字以後,留言問說『怎樣才是彼此相愛』?這部份可能要請你打電話去問mac。

處境不同,就會自然有不同的做法,生命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選擇,愛真的是一種當下的反應,無法預演。

多看『真情部落格』的實例,少看『水晶大教堂』的廣告,對你理解彼此相愛的實踐,『應該』會有幫助。(終於幫別的節目打到廣告了,好壞各一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