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天寒地凍的基督城以後,我的運動剩下游泳,這樣也好,對我的腰圍控制有幫助,而且是不必找伴的運動。
我對游泳是有恐懼的,從小到大聽了太多游泳淹死的故事,為了避免這種悲劇,我家二個男生從小被我逼去游泳隊(所以現在對游泳反感?)我自己也才開始正式接觸游泳,台北興隆教會正好有游泳國手,從他那裡得到一個重要觀念,『游泳要放鬆,一面用力,一面放鬆』這基本上跟武俠小說『左手畫方,右手畫圓』是一樣的道理,叫作『矛盾』,簡直比葵花寶典更難練。
到了基督城,正好別無選擇,我索性就練練看,真的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克服障礙,剛開始身體是鉛塊,拼命下沈,我就死命掙扎,一面嗆水,一面告訴自己放鬆,經過持續努力,總算略有所成,至少下水不緊張了,因著這份成就感,我開始鼓勵身邊的人游泳,因為不但運動而且是很好的靈修時刻,水裡很安靜,我現在都利用游泳為人禱告,台灣來的短宣隊也一定被我抓去游。
這些日子以來遇過不少跟我一樣怕水的人,情況嚴重的,是救生員會過來關切,因為表情就是『誰來救我』四個字,這種感受只有怕水的人才能體會,我絕對是過來人(怕水跟暈車我是專家),情況輕微的是明明會游泳,但是根本是在跟水搏命,最常見的鏡頭是趴在池邊拼命喘氣。這方面洋人確實訓練有素,他們從小游,男女老少都在游泳,所以跟他們一起游很挫折,中間一直擋人家路就算了,我是來回五十公尺游個五趟就開始聊天了,洋人根本臉不紅氣不喘,可以不停游半小時,我開始以為是體力差異,後來纔知道也是技巧,先要放鬆,才能持久,華人當然有厲害的,我剛從營會回來,就聽說有個台灣來的七十老伯,每天七點打高爾夫,開場前先五十個伏地挺身暖身,十一點多回家吃午餐後,下午去游一萬公尺,每天喔,一萬耶,只休過年,所以看起來像五十歲,年近五十的我,聽了這個真人真事,回來後,現在強迫自己每天也要游…一千。咳,不要笑我,一千就是來回二十趟 ,對我來說,已經是區運水準,我剛開始是一趟五十公尺(而且很喘),要達到一萬這種奧運水準,我根本不會放在心上啦,因為不可能。
言歸正傳,正因人溺己溺,所以我總是熱心分享我的經驗鼓勵朋友,偉大的發現就是,『游泳真的跟個性非常有關』蠻有趣的。
第一種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不認輸的,被我約去游的,我總是說,先來回五趟吧,你就看到有些面有難色,然後深呼吸說:『好』,這種人,通常當我鼓勵他作更多突破,我把我所知道的游泳觀念跟他們說以後,他們樂於接受挑戰,但是比較喜歡自己去旁邊偷練,然後下次就主動問我,何時要再去游,這種人進步很快。
第二種容易進步的,就是隨和的人,你說幾趟 ,他就幾趟,跟你有說有笑,練的時候一直回來問你,讓你樂於分享,幾次以後,他就跟上來了。
第三種比較愛面子,我看他一直游自由式,會好心問,『會仰式嗎?』他就支吾其詞,我會說,我自己也不太會,但是至少仰式比較輕鬆,不必換氣,他如果問『怎麼弄?』那接下來就有一段快樂時光,但是愛面子的會說,沒關係,我游自由式比較習慣,說完以後,通常就游走了,下此也不太會約你再去。
最後一種是很明顯的保守性格的人,他怕水就是怕水,任何邀約他突破的嘗試都會碰壁,泳池通常有大有小,大的二公尺深碰不到底,小的隨時可以站起來,既然要人家突破,我通常都來狠的,就問說,要不要來大的試試看,當然一開始都是拒絕,然後我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去說服他,通常也都可以成功,因為當事人自己其實是很願意突破的,但是也會遇到超級保守的人,死都不願意,更有人經年累月都在小池,從來不嘗試大池,就算會游,也在小池游,因為小池比較有安全感。
這當然完全不涉及對錯,我只是覺得有意思,同樣是水,大池小池不一樣,在池裡跟池塘裡也不一樣,原住民從小跳深潭更不一樣,總歸一句就是『環境影響』,你從小接觸哪種水,就讓你對水『定型』,會左右你對水的感覺,但其實,這是可以改變的,我自己就經歷了這個改變,現在超愛游泳。所以我也深信,個性是可以改變的。
下次來短宣,記得帶泳裝,順便測試自己是哪一種性格,不過,目前為止,來的人都有突破啦,所以別擔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