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在即,大家有幾天的假期在家,不妨認真想一想,馬丁路德改教500週年,我們的信仰心態是不是也該保養升級一下了?讀者應該都很習慣趁著農曆年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財務,健康以及家庭旅遊還有工作計畫吧?!但是信仰生活呢?是不是跟著教會團體跑?
聖經讀一遍?要上什麼課程?出國參加特會?甚至跟著教會的行事曆投入「增長計劃」?小組訂目標?復活節,暑假短宣營會,聖誕節活動的策劃?會不會我們只是年復一年改變業績數字其實只是不斷重複,如此而已?
當年,耶穌在世界上設立教會,是呼召一群人改變世界,而且「領導」社會,所以才稱為「世上的光」。教會是什麼?教會不是建築物也不是法人組織,教會是「全球基督徒全體」,不分膚色種族,貴賤貧富。
聖經清楚地表明,全球基督徒本身就是一個隱形國度,這個國不屬這世界,這個國有自己的法律,就是聖經的精神,這個國有自己的領土就是全世界以及靈界,這個國家的百姓各自說著自己的語言,但卻同時用禱告跟「上級」報告。這個國家的人散佈在各行各業,學歷與政經地位各自不同,但是他們卻知道自己在同一個國度。
電影說「外星人裝成地球人,活在世界各地」這是虛構。但是基督徒是天國大使,散佈在世界各角落卻是事實。我們要問:「我們真的曾經領導過世界嗎?」翻開人類歷史,有好長一段時間,教會這個基督徒團體確實領導著世界,不管在音樂或是政治以及經濟還有教育跟文學,甚至包括科學。可惜,教會領導得不是很好,甚至連信仰本身都腐敗了,所以才有宗教改革。
為什麼失敗?
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拷貝這個世界的領導模式」,走上政教合一,我們「效法」世界的管理而非「領導」世界的管理,我們用組織跟企業模式在領導世界,沒有用見證來領導世界,我們把信仰形式化,我們不太知道怎麼用一個無形的國領導有形的國,甚至到了後來我們乾脆把教會封閉成為一個有牆的國,讓牧師跟主教在裡面當皇帝,信徒當老百姓。我們不喜歡自己的老百姓跑到別人的國家,稱之為「換教會」。
我們有自己的行事曆跟潛規則,希望大家多花時間在這個國家少管外面的事,我們必須費心安排很多節目來讓這些老百姓開心,我們偶而安排他們跟邦交國(就是同一個宗派的友會)聯誼,就已經不錯了。
教會變成了「地方」,有很多一起吃飯的地方,彼此取暖,唱詩禱告又讀經,等著耶穌來接我的地方,原本的關係導向變成空間概念,教會的原意本來應該是「網路」,是所謂「聖徒相通」的一種link,但我們卻把它窄化成「店面」,然後把上帝國度的法律僵化成「口號」,我們的精神活動就是要常常跟大家一起喊復興,但是基本上對於世界各地其他的基督徒卻是不聞不問。
我們也把「門徒」扭曲成「信徒」,把洗腳儀式化,把信仰實踐變成宗教傳統,最後,耶穌這位救主也就理所當然成了「教主」。不難想像,這樣的教會最後的結局如何。
但是我們非常有理由相信,上帝不會任憑教會這樣發展下去,聖經說新婦要穿戴整齊等候新郎來接,當然聖經也說有很多沒有準備好的童女,但是基本上還是有很多預備好的人,重點是,我們是不是警醒預備好的人?
我們如何看待2017?打開滿滿的行事曆,我們只要限時完成所有排好的事就滿意了嗎?我們對自己花很多時間在教會的成果滿意嗎?看著教會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卻無能為力,還值得花力氣嗎?看著教會的人越來越多讓我們越來越忙,這樣上帝就開心嗎?教會從100個人變成1000個人,從1間變10間,我們的人生就有價值了嗎?教會活動只是基督徒的天國業績或是基督徒最深的生活方式呢?
如果都到了2017,馬丁路德改教已經500年了,我們還看不出教會的問題,再過10年狀況只會更糟。我們不是否認過去教會的價值,而是應該從歷史的珍貴足跡看到我們該走的方向,否則將來在天上遇到500年前的基督徒,他們會多麼驚訝地跟我們說:「你都活在2017還看不出什麼是真正的教會嗎?」或是「你們怎麼在犯500年前跟我們一樣的錯誤,你到底是哪個時代的人?」
Google在發展一個跨界國度,不管你是誰,它希望你用它的郵箱,用它的搜尋引擎,用它的手機,用它的衛星導航,開它的無人駕駛車,它細心地蒐集你的習慣與資料,然後主動提供你想要的資訊,它觀察你常去的網站,它試著了解你的生活模式甚至思考模式。
自古至今,一直有人想統治世界,有的用軍事武力,有的用經濟,現在則是用網路。但聖經說,只有耶穌建立的國直到永遠,所以「基督徒」這個國度會永遠影響著世界,直到世界的末了。是的,世界有結束的一天,2017,2027,也許3017,但總有結束的一天,至少我們自己的生命很快就會走到盡頭,我們到底為什麼活著?
聖經說「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句話早就被教會淡忘,但是上帝不會忘記,祂會自己興起一批「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人,祂會興起一批像但以理與以斯帖可以在亂世建功的人。那個人會不會是你跟我?我們能不能走出教會這個象牙塔,把焦點放在職場與家庭,積極投入社會?
這才是新年新氣象!
https://weproclaimhim.com/?p=62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