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總是充滿矛盾,我們享受單身卻又羨慕婚姻,我們喜歡不勞而獲卻又覺得沒有過程很無聊,我們需要被管教卻也討厭被管教,我們需要上帝卻也討厭上帝。
上帝充滿慈愛,為何世人不接受?就是基於人性的矛盾。
我們領受祂愛的同時也必須降服於祂愛的管教,很多人不喜歡。
我們領受祂愛的同時也必須降服於祂愛的管教,很多人不喜歡。
所以傳福音的重點就在於「預備人心」引導人調整自己接受救恩,這不只是人的努力更是聖靈的工作。
聖經也用施洗約翰來印證這個道理。在耶穌傳道之前,開路先鋒施洗約翰的角色就是「預備主的道 修直他的路」,這就是今天「福音預工」的依據,在一個人真正理解耶穌的身份之前,先透過施洗約翰傳「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的信息,
群眾不認識耶穌,也很難理解「道成肉身」,但是群眾熟悉「先知」,所以約翰作為先知來介紹「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還說自己為他提鞋都不配,這個定位就幫助後代的基督徒理解耶穌的身份。
群眾不認識耶穌,也很難理解「道成肉身」,但是群眾熟悉「先知」,所以約翰作為先知來介紹「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還說自己為他提鞋都不配,這個定位就幫助後代的基督徒理解耶穌的身份。
所以我們今天傳福音可以用「各樣的智慧」,我們稱之為「福音預工」,教會的各樣關懷事工跟許多活潑的友誼佈道跟創意佈道都是為了「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準備人心接受救恩。
這種預備工作的重點是「幫助人預備心」而不是「如何包裝福音」,這二個重點是不同的。
簡單來說;人心若是沒有準備好,那麼;包裝福音也是徒勞無功,甚至太花力氣在「包裝福音」上很容易因著「人的善意」而造成「失焦」,比如說;藝人辦個佈道會,焦點究竟是藝人還是耶穌,要很小心。
這方面的事工有一個很好的標準,就是施洗約翰的名言---「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也就是說;各樣事工的結局都是「把人完完全全引到神面前」,如果沒達到這個效果,就像一個籃球員,跑得快又跳得高加上令人目眩神迷的運球神技,一路轉身過人掌聲連連,但是最後上籃卻沒進,那一切都白搭,就算過程驚呼連連,最後還是一聲嘆息。
如果你去紐澳,會驚訝於到處都有的「救世軍」成功的社會救助工作,遺憾的是;福音卻已經式微,只剩慈善,這種現象相當普遍於許多基督教慈善機構,這是很可惜的。
當預備工作失焦就很容易成為「討好」,想取悅於我們傳福音的對象,這時候本來動機單純的「預備」就變成「過度包裝」。
現代產品的「包裝」概念來自商業動機,來自「吸引消費者的眼光」,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很快就變質,消費者會把注意力放在包裝本身過於產品,這在商業來說;沒有太多爭議,反正產品賣出去就好,但是在信仰上,問題就很大。
一旦基督徒著力於「包裝基督教」,我們的目的就很清楚---「我們在推銷基督教」,可惜,傳福音從來不是「推銷」,這是一個本質上的差異,但是很多基督徒不懂。
當我們推銷基督教當然會讓信基督教的教徒變多,但是這些人究竟是不是「基督徒」?實在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當我們推銷基督教當然會讓信基督教的教徒變多,但是這些人究竟是不是「基督徒」?實在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大家應該都有發現,在我們全力「推廣基督教」的同時,身邊多出許多「受過洗卻狀況外」的基督徒吧?我們當然為著基督徒人數增加而高興,但是也不免訝異於「基督徒還在算命?」「基督徒也談『前世今生』?」各種怪象。
簡單說;就是「認同基督教」的人變多了,但是「真正認識基督教」的人好像沒有變多。千人教會變多了,基督教的比例增加了,但是基督徒對社會的影響力似乎不見等比增長。
「包裝福音」非常容易,甚至於不需要尺度,只要動機對就好,但是「預備人心」卻是一項有深度的艱難工作,整個預備都導向「讓自己衰微」更是人性難以忍受之處,但是;沒有生命見證,沒有捨己的愛,哪來純正福音?沒有純正福音,哪來「福音大能」?都只是曇花一現的燦爛罷了,無法承子傳孫,更別說「直到主耶穌再來」。
佈道會不是不能包裝,但是包裝不能「模糊焦點」,讓人對於認識真正的上帝沒有興趣,只對包裝紙上的「平安喜樂」與「諸事大吉」或是台上的人有興趣。
一旦我們「單單喜歡」讓人聽到「舒服的福音」,這就是「顧客至上」的後遺症了,因為包裝的目的就是讓顧客「一定要買」,顧客會買的哲學就是「客戶至上」,這就是「商業入侵福音」的致命一擊。
一旦我們「單單喜歡」讓人聽到「舒服的福音」,這就是「顧客至上」的後遺症了,因為包裝的目的就是讓顧客「一定要買」,顧客會買的哲學就是「客戶至上」,這就是「商業入侵福音」的致命一擊。
我們非常希望人人接受福音,但是不能到一種「非買不可」的地步,以免傳福音變成「不擇手段」。
我們能不能支持基督徒藝人辦「人間四月天」?當然可以,只要這些藝人抱持「不見一人,只見耶穌」的心,只要主辦單位不是在「利用藝人知名度推銷耶穌」,只要基督徒都清楚這些藝人不是「基督教的廣告代言人」(因為基督教不是商品),只要這些藝人都有健康正常的教會生活,只要這些藝人都有好的生活見證跟榮神益人的專業,只要這些藝人不是一時熱心而是生命成熟。
孫越叔叔站出來,很少人質疑,但是某些基督徒藝人站出來卻讓人覺得怪怪的,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永遠不是活動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我讀神學院期間,實習教會曾經邀過所謂「基督徒藝人」,結果他很快就出家了,完全令人傻眼。
也有基督徒藝人在節目中大談靈異,也叫吾等基督徒目瞪口呆。
永遠不是活動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我讀神學院期間,實習教會曾經邀過所謂「基督徒藝人」,結果他很快就出家了,完全令人傻眼。
也有基督徒藝人在節目中大談靈異,也叫吾等基督徒目瞪口呆。
總之;福音本身強而有力,不是「不許包裝」而是你我不必苦心於包裝。
「人間四月天」一定會如過去許多活動一樣衰微,我們不必擔心,本來就「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啊,所以活動成功與否根本不該是重點,任何福音活動本身都是短暫,福音才是永恆,焦點不必錯亂,藝人傳福音可喜可賀,但是不必迷信「藝人傳福音比較有效果」,我們希望老師也出面傳福音,運動員出面傳福音,各行各業出面傳福音,這才是最棒的事。
其實,福音是神的大能,能力本身是活的,必然大有創意,不然也撐不到21世紀,不勞你我耽上帝的心。我們真正該擔心的是,「我們如何預備人心」。前者是活動,後者是生命彰顯。
基督徒如何效法施洗約翰有以利亞的心志,有但以理在外邦見證主的決心,這才是重點!至於佈道會如何籌備,其實反而微不足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