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

愛中殺機---使徒行傳第五章(上)


使徒行傳第五章記載了「凡物公用」這個美好時期發生的二個悲劇(不久以後的司提反事件是第三個)。


進入正題以前;要先解釋一下「凡物公用」的時代背景。
使徒行傳的「凡物公用」是人類歷史發生過的短暫且僅有的美好經驗,象徵著世界末日後那個新的世界是何等值得期待。雖然後來在歷史上一直有人嚮往甚至實行這個制度,但是都失敗了。
教會外最著名的當然是共產制度,從均富共產的美夢變成均貧共產的結局,讓當年許多熱血青年夢醒魂斷,沒辦法;因為人性的自私與惰性不是制度能扭轉的。
至於基督教團體對此的努力也未曾中斷,很多團體都試過收入充公,凡物公用(像臺灣的新約教會就是這樣),下場不是無疾而終就是問題叢生而導致變形,無論如何;跟現實脫節就註定走不了多遠。

那麼;使徒行傳中的初代教會為何能成功又為何不能持續呢?這是值得探討的。

第一個關鍵當然是聖靈的工作。
不是說這個制度是聖靈的工作,而是說;「無私」是聖靈的工作。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不必多說的道理,然而;既然耶穌說「彼此相愛」是基督徒的記號,也是將來與神生活在天家的關鍵,聖靈的降臨當然要實踐這個部分,所以在沒有任何人為組織的操作下,自然形成了這個趨勢,大家彼此顧念,沒有自我,就算後來為了照顧寡婦而選出執事作為領袖也不是一種自私的權力跟慾望,而是為了解決弱勢者的需要,「照顧別人的痛苦」跟「滿足自己的私慾」是截然不同的二件事啊!

當大家都無私,團體就可以順暢運作,然而;除了這個關鍵以外,還有第二點不可忽略的歷史背景,那就是「預期耶穌即將再來」這個外在因素。

當時的信徒都認為耶穌即將再來,誰會料到人類會撐到21世紀?當耶穌升天的時
候,天使說「你們看見祂怎樣去;也要看見祂怎樣來」,這句話的意思指的是耶穌會第二次再來,但是當時的理解當然是「很快」,這很正常,誰有能力把這當中的時間因素準確評估進去呢?(我們又不是神),所以當時的信徒以為自己死以前耶穌就會來,是很正常的反應,在這種共同認知下,又看見聖靈的大能,很多外地回聖殿過節的人甚至不準備返鄉而留在耶路撒冷等著主再來,在彼此相愛的原則下,很自然就凡物公用不計較。

凡物公用的現象為何會停止?主要是逼迫的臨到,下一章就開始交待了。

明白了這段背景,我們就難過地來看第一個悲劇。

當時;巴拿巴賣掉田產供應聚集的人群只會讓大家更深感受基督徒相愛的真實,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單純美好的事會鬧出人命來。

一對夫婦(亞拿尼亞跟妻子撒非喇)跟進巴拿巴的行動賣掉田產,這本來是好事;也是小事,無須渲染(大家都期待被提,誰還想要沽名釣譽?)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這個悲劇後來有一直重復在教會歷史中,就是不論多美好的信仰團體與經驗,總是會發生「人性作祟」的悲劇。

聖經從來沒有反對「私有財產」,所以;他們的財產就是他們的,不必賣掉,就算賣了也不必全部奉獻,只要獻上十分之一就可以。我們實在不知道這對夫婦的心態(因為聖經沒有寫),合理的推測有二種心態:
第一是「想要得好名聲」,所以;動機不對。
第二是「擔心群眾壓力」,跟巴拿巴的「全然擺上」相比,自己顯然「不屬靈」多了。
無論哪一種心態,都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沒有搞清楚自己該負的責任,「錢是你的,怎麼花,請自己決定」,總而言之;夫妻二人前後離奇瞬間死亡。

死亡?沒搞錯?


只是謊報奉獻金額,罪不致死吧?他們不是貪污而是奉獻耶,他們並不是偷上帝的錢而是奉獻耶,就算一時的小小軟弱,至少奉獻金額還是超過十分之一啊,沒有說實話固然不對,也不必死吧?
大家會很焦慮,也可能是擔心:「萬一我奉獻不夠,會不會死?」這個切身問題。

這個悲劇似乎顯出上帝多麼冰冷殘酷。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還是先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真相在經文交待很清楚,彼得白紙黑字說錢是他們的,他們真正的死因是「撒旦充滿心中,心中起了意念去欺騙神」,這真是太可怕的罪名了,我們活在群體中,在乎他人是免不了的,但是如果在乎到可以欺騙上帝那就是非常嚴重的事。我們不是怪人,處處與人為敵,我們可以跟世人相處,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文化,但是重點是;我們必須會分辨世界文化不妥之處,更要緊的是;再怎樣都不能欺哄上帝。

在教會剛剛成形的階段,如果這種事不必嚴肅看待,我相信我們今天聽見的福音跟參加的教會已經被權力跟金錢污染到難以想像的地步。

如果上帝寬容這種潛在行為,不必外在逼迫,凡物公用就已經陣亡了,這跟手術室必須無菌是一樣的道理,初代教會是一個原型,有一種象徵,也可以說是一個典範,正如道成肉身是一種榜樣,耶穌可以受試探卻不能犯罪,在上帝眼中,初代教會這個初熟的果子何等美好,聖靈才剛剛降臨(所以彼得第一次提及罪名說的是「欺哄聖靈」然後在接下來的補充句才說「欺哄上帝」),魔鬼這麼快就利用巴拿巴事件想要複製一個「稗子」,在敬虔的背後埋下「私慾」的種子,這絕對是必須嚴力阻止的事(所以文章標題才說是「愛中的殺機」)發生這件事以後,所有的會眾都很懼怕,不是怕神而是知道「人在神面前無所隱藏」,我們可以稱為「敬畏」。

雖然我們不是活在那個時代,不必擔心上帝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卻不代表我們可以對上帝的敬畏有所減低,後現代的思潮中,缺乏對「敬畏」的體驗確實是一大致命傷。

當一個團體只有彼此相愛而沒有紀律的時候,愛是很容易被利用的,當我們高喊「尊重」的同時,如果不正視上帝是不可輕慢也是忌邪的上帝,審判隨時會從神的家開始,這就是第五章這個悲劇帶來的重大啓示!

「愛」被利用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可悲的事,許多可惡的犯罪集團利用殘障兒童乞討獲利這是極度令人不齒的行為。
愛被利用是需要譴責的,披著羊皮的狼住在羊圈中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這個悲劇一直持續發生在教會歷史,魔鬼毫不客氣地利用人性有限的愛在基督徒團體中撒下稗子,有時候,教會過於冰冷淪於教條,在歷史中被稱為宗派主義,有時候教會過於激情而失去真理,歷史稱為神秘主義,歷史發生的並不是過去了,而是重複發生着「日光之下無新事」的老戲。

今日基督徒團體有的僵硬失去生命,有的熱情卻毫無敬畏,許多人文主義的思想與形式滲入教會,當我們回到使徒行傳,依然相信出帶教會的單純與美好終將被恢復。

第五章的第二個悲劇,下回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