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

迷航聖誕節

信不信,英國有1/3學童不知道聖誕節是紀念耶穌降生?
這是前幾天的新聞。
重點是;英國之前還是基督教大本營呢!
如果連一個有濃厚基督教背景的國家,曾經有過大量敬虔清教徒的國家都淪落到這樣的地步,台灣的基督徒是否該好好想想我們的聖誕節佈道策略?

只要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基督徒都知道,為了聖誕節,教會要花多少力氣與經費,多久以前就開始動員?
這在台灣早期絕對有其必要,因為那是民眾不認識基督信仰的時代,透過聖誕節傳福音,讓大家知道「耶穌降生的故事」簡直是完美的方式。
只是;時代不同了,聖誕節的主導權早就落到商業手裡,對股票族來說,聖誕節是美國傳統消費旺季,對餐廳來說,聖誕節是推出大餐的年度好戲,對百貨業者來說;聖誕節是打折促銷的好時機,於是;搶著在聖誕節傳福音的教會只能淪為配角,這就是為什麼教會在聖誕節邀請人愈來愈難的原因。
當然;透過聖誕節傳揚耶穌為愛降生永遠是最好的時機,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耶穌根本不是這一天降生(這就是為何許多人反對過聖誕節),但是教會傳統還是樂意在聖誕節傳福音,多數人都會同意為了福音的緣故,這些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英國的孩子不知道聖誕節跟耶穌有關」這則報導提醒了我們:「用節日來紀念信仰,有其意義但也有其限制」。
曾經;幾乎每個英國人都知道耶穌降生的故事,但是;若干年後,聖誕節還在,卻有一大堆孩子不知道這個節日跟耶穌有關,這真是令人唏噓的結局。
信仰的傳承主要還是靠家庭,不能靠節日,洋人結婚在教堂,追思禮拜在教堂,名字也在會友名冊上並承認自己是基督徒,但其實只是一種「宗教文化」罷了,跟我們「拿香跟拜」異曲同工,意義不大,因為早就失落了內涵。
這樣的危機會不會出現在華人基督徒當中?
當然會!
如果連清教徒的後代都如此,我們當然要引以為戒。
筆者在紐西蘭基督城宣教四年,深刻體會這則新聞的真實性,基督城是「以神之名」建立的城市,當初從英國移民去的必須是絕對敬虔的基督徒,但是不過短短一百多年,現在聖誕節早就是喝酒狂歡的派對代名詞了。
這個現象強烈震撼筆者的信仰概念,台灣一百多年,福音傳得很慢,紐西蘭一百多年,福音死得很快,如果沒有信仰的內涵,「基督徒比例」以及「教會人數」真的是毫無意義的事,都只是「虛浮的榮耀」,上帝並不稀罕。
如果基督徒自詡為聖誕節意義的宣揚者,我們就必須活出聖誕節的意義而不是把所有的力氣都拿來慶祝聖誕節,更不是只把聖誕節當作「傳福音的工具」而已。
試問;教會平日不開門,只有聖誕節歡迎光臨,究竟意義何在?
教會平日與民眾疏離,只有聖誕節張燈結綵,誰會有興趣參加教會活動?
基督徒平日對身邊的人不聞不問,誰跟你去聖誕節活動?

聖誕節作為節日,下場不難想像。
如果基督徒真的在乎聖誕節的意義是「道成肉身」,我們就必須從自己做起,慎思自己有沒有在家裡活出基督的樣式,有沒有在職場以及社會帶出基督降世的影響?在我們自己內在有沒有真正在乎耶穌來世界的意義?
聖誕節可以交換禮物,可以報佳音,可以佈道會,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平日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上。
聖誕節,不只是溫馨,而是一種謙卑熱誠的生活態度,為什麼大家會認為聖誕節是聖誕老人的生日?因為聖誕老人夠真實,夠親切。
基督徒不能只裝扮成聖誕老人,我們必須深刻理解,耶穌比聖誕老人還要聖誕老人,他背包裡裝的不是糖果而是永生。
永生不是一個禮物而是一種天人合一的關係。

唯有如此,才能聖誕快樂!
(原文刊登於論壇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